近日,有关高考艺考改革的方案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要求,2024年起,组织校考的艺术类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必须达到浙江省普通类一段线、省考统考成绩合格且须达到学校划定的最低成绩基础线。其他地区陆续发布有关提高对艺术类考生文化课要求的改革方案。
在今年某部春节档电影的微博宣传中,剧组先是将官方微博的宣传文案中的“靖康”两字隔开,后又误用“莫须有”的真正含义,随后的宣传文案中陆续出现许多词义乱用的低级错误,被网友嘲笑为“绝望的文盲”。事实上,文艺圈有关文化水平的争议已不是第一次了,在以往的访谈节目中,有演员在故事的时代背景都搞混的情况下演完了整部剧,有演员在节目中谈自己对角色理解时支支吾吾,甚至在节目中连基本的汉字都写错。这些“事故”,让我们不仅对当下文艺界的平均文化水平产生质疑,也会疑惑,如果连基本的文化知识储备都不具备,要如何建立与角色之间的联系,为观众带来更有意义的文艺作品?
笔者认为,大家认为的文盲并非是嘲笑他人低学历,而是对不主动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技能,不肯为了作品沉淀内心去学习的文艺工作者的批评。1996年播出的春晚小品《打工奇遇记》是最受观众喜爱的小品节目之一,已故演员赵丽蓉老师没有上过学,不识字,但在节目中创造了一个书法奇迹,在节目最后写下了“货真价实”四个字。赵丽蓉老师在排练期间一直坚持学习书法、练习写字,最后为大家带来惊艳的书法作品。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认为:“演员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素养。”而“绝望的文盲”这一词恰恰证明了观众对文艺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是对作品所传递出的美学价值,角色的深刻理解后演绎出的深入人心的形象,还有文艺作品背后的反思与意义。
在商业资本和流量盛行的时代,优秀的作品才是能经得起批判和时间的检验的。文艺工作者对作品应有敬畏之心和谦虚学习的态度,我国领导人曾说过:“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提高艺考生文化分数线,重视文艺工作者文化水平,着重培养文化素养,才能创作出让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侯雨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