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勿让网络烂梗荼毒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2023-03-14 11:10:41    红网

“鸡你太美”“老师,报giao”“你这个老六”……近期,央视网等媒体报道青少年深受网络烂梗影响,满嘴三俗网梗,引发民众热议。部分舆论矛头指向短视频平台和家长监管问题,但究其背后,更深层次的也体现了当前青少年精神产品的日渐缺失。

无独有偶,近年来除了网络烂梗等,不少成人市场的其他“文化产品”也早已侵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前阵子流行于小学生群体的《孤勇者》,“爱你孤身走暗巷”也一度成为小学生之间的“暗号”、近年来青少年打赏网络主播引发家庭纠纷、耽美小说在初中生班级里盛行等等。因此值得警惕的是,不只是“网络烂梗”,当前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青少年的文娱食粮的接受边界早已成人化。

诚然,导致这类现象最直接的原因是当前网络文娱传播生态的巨变和家长的疏于监管。一方面,5g等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资本推动下的恶俗内容大肆盛行,其中又以短视频平台内容以其短平快的优势,浸润在网民的日常生活中。再者,家长的疏于监管和缺乏陪伴更是使得网络三俗烂梗等的传播壁垒被打通“最后一公里”。因此平台和家长更应当筑牢阻挡青少年接受网络恶俗文化侵蚀的堤坝。

而究其本质,值得注意的还有青少年精神产品的缺失。拿儿歌市场举例,小白船、鲁冰花、小二郎等旋律朗朗上口,歌词简单有内涵的“爆款”儿歌在当前的市场几乎不复存在。再者文娱产业平台虽有青少年模式,但更多聚焦在时间等规则的设置上,却没有深耕在青少年文娱产品内容创作之中,青少年文娱产品的缺失自然会导致他们转向成人市场。这也警示文娱内容创作者要注重青少年文娱产品的创作,弥补这一空白。

因此只有打通创作者、传播者和监管者的多重管道,从上至下的关注青少年的文娱精神教育,才能真正做到重新树立青少年的文娱信息接受边界,破除烂俗化、成人化的烂梗对青少年精神世界的荼毒。

(徐佳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扩大开放的中国具有强大吸引力
下一篇:游客攀爬圆明园遗址,“景区黑名单”应当硬起来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