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撕下消费主义下的女性标签,做不被定义的她

2023-03-14 11:08:47    红网

在春暖花开之际我们迎来了第113个“三八国际妇女节”的到来。“妇女节不是女王节女神节”这一话题引发热议。“女王节”“女神节”其本后所反映的亦是在消费主义盛行之下对女性的标签化。

从词语语境方面进行结构,“女王”一词往往让人联想到地位权利较高,掌握话语权的女性。“女神”则是优雅,高高在上,受人追捧,具有一切美好代名词的形象。

“女神节”“女王节”的由来最早产生于淘宝等购物app,在妇女节期间进行产品促销的名词,其实质是购物节。 在消费主义盛行之下,商家为扩大女性消费群体,刺激消费欲望,从而以美化妇女节为由,以“女王”“女神”加之以商业促销手段,使之变成购物的狂欢日。不可避免的“女王节”“女神节”是具有商业属性的存在。

商业属性加持之下,“女王节”“女神节”变得不再纯粹,这个本该表达对于女性尊重、祝福的节日似乎偏离了方向,在商家的宣传引导之下,我们往往会在节日之时,掉入消费主义的陷阱,进行非理智的消费,买买买占据了整个节日的主旋律,似乎不买就无法更好地庆祝节日。

除此之外,“女神节”“女王节”不仅是消费主义的陷阱,亦是将女性的固化,标签化,具像化。

“女王”“女神”仅仅只能代表部分女性群体,尤其是在父权社会结构体系之下,“女王”“女神”这一类人只能占非常小的一部分。我们不能用这一小部分群体去含括所有女性群体。女性可以不漂亮、不优雅,女性也可以打拳击,高空作业。没有人可以定义女性应该是什么样的。难道不同于女神、女王一类的女性就不可以过这个节日吗?

女性是具有独特性、复杂性、多样性的存在,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将女性这一群体固象化、统一化、标签化、物质化。“女王”“女神”不等同于女性群体,妇女节亦不等同于购物节。

因此,“女王节”“女神节”这一类词汇过于片面,无法代替“妇女节”而存在。在女性意识逐渐觉醒的时代,“妇女”一词重新进入我们社会视野时,其本来的刻板印象被逐渐打破。正视“妇女”一词,其背后涵盖着女性通过劳动促进妇女权益的保障,涵盖着女性在父权社会得到更多的尊重与认可的意义。让更多人注意女性需求,为女性在性别结构劣势地位下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才是庆祝妇女节带来的深重意义。

当下我们打破“女王”“女神”的标签,既是对消费主义说“不”,也是女性争取平权进程中的进步。

不去定义女性,撕下标签,妇女可以是十四岁,二十四岁,三十四岁,六十四岁,可以是职场女性,可以是家庭主妇……摆脱束缚不断向前走,不沉湎于消费主义的浪潮,勇敢做自己。

(彭舒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扩大开放的中国具有强大吸引力
下一篇:游客攀爬圆明园遗址,“景区黑名单”应当硬起来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