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24岁的女生孙卓(网名“安猪拉baby”)在自己个人社交平台晒出多张与猪的合影,有时候还会分享养猪技巧。吸引网友的除了她身后的猪,还有她的高颜值:大眼睛、双眼皮、高鼻梁……她也因此走红,随之而来的还有不少质疑声,认为其并非真的养猪,只是摆拍,以此为“噱头”。对此,孙卓本人介绍 ,自己本科学的是兽医,毕业后在养猪公司做技术员,年薪大概10万元。(3月9日《每日经济新闻》)
一位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养猪场从事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技术员工作,本是一件专业对口,合情合理的事情,却引发了舆论的一片哗然。有人质疑,也有人不解。在他们眼中,“女生”与“养猪”这两个名词的碰撞,是不可思议,甚至是不可理喻的。其实,这些舆论争议背后所反映的,是长期以来社会对于养殖业乃至农业的固有认知与偏见。
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关乎国家命脉,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业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20)》显示,2020年,全国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1669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16.47%。而养殖业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是我国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农村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然而,社会上一直以来都有着“谈农色变”的偏见,对农业相关工作抱有错误的认知与观念,认为农业相关工作“不体面”,更有“不好好读书,就要去当农民”的观点。对于养殖业相关的工作,则多冠以 “脏”“乱”“臭”等形容词,这也导致社会对从事相关工作的认可度、关注度普遍不高。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课题组基于六省二十县的乡村人才振兴调研报告显示:农业农村科技人才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农业战略科学家、创新团队比较匮乏,具有较强科技应用转化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企业技术人才存在较大缺口。
其实,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养殖业正从传统的农户散养模式向规模化、集团化的养殖场模式转变。随着大型养殖集团迅速发展、集团运营模式成熟,智慧养殖成为养殖业的必然趋势。根据《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年)》,2021年农业生产信息化率为25.4%,畜禽养殖数字化与规模化、标准化同步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畜禽养殖全过程得到广泛、深度应用,在传统三大农业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科技助力下,我国的农业生产正驶入规模化、智能化、数字化、现代化的快车道,其发展急需大量专门技术人才。但现阶段,人才短缺与流失成为其发展道路上的显著制约因素。相关专业人才就业率低与基层新型农业人才青黄不接的矛盾长期存在。一头是相关产业急需专业技术人员的困境,另一头却是人们不愿“就业”的现实。长此以往,势必会对我国农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由此可见,我们需要引导整个社会建立对农业的正确认知。从根本上扭转对农业的固有认知与偏见,让“农”不再是“不体面”的代名词,才能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们从事农业相关工作,为我国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事业作出贡献。(李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