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我:毕业5年,存款5000她:中传硕士,火锅店保洁》火爆网络,后有#211文科男硕士吐槽招聘会均薪5500#冲上热搜。二月转瞬即逝,金三银四春招季悄然来临,1158万高校毕业生即将走出学校保护伞,走向社会大熔炉。3月1日某热搜的主角,211大学文科硕士“严肃的虾米”表示,招聘会现场文科岗位少,平均薪资5500元,一份简历都没发出去。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在人生的转折点,想必很多应届生都面临求职问题,对未来的生活感到迷茫。
相比于高考结束后的庆祝,考研上岸时的激动,毕业季、求职季的失落显得尤为明显。带着成为社会精英的梦想步入高校,度过几年幸福的校园时光,临近毕业却面临找不到工作的残酷现实,这种失落缘何而来?又该如何面对呢?
学历不能决定求职上限。过去,我国高等教育相对缺乏,高学历对求职的回报率很大,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高学历,就拥有了高收入、高地位工作的“入场券”。随着社会发展,教育进步,高校扩招,一方面高等教育的覆盖面扩展,惠及更多人,一方面本科、硕士学历人群迅速增加,使得高学历不再稀有。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自恃学历高,拿着学校排名去匹配薪资等级,把学校的知名度等同于自己的名气,就显得不切实际了。莫怪网友眼高手低的批评,大学生的择业观确应与时俱进,早日看清现实,找准身份定位,应对来自现实的挑战。
求学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高考胜利与考研上岸只是开始。我国本科211高校录取率约为2.4%,985大学录取率约为1.43%。能考上这些重点高校,确实战胜了绝大多数人。但是人生并非在考上重点学校那刻起,就会有质的飞跃。会学习、擅应试的好学生,在脱离了考试鞭策后,是否能够持续努力?前紧后松的教育模式,给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也带来了滋生懒惰的缝隙。不少学子在批判人才过剩、机会资源减少、内卷加剧的同时,也应反思有多少课余时间沉溺于游戏、娱乐之中,对求职做过什么准备,又是否为自己搭建起清晰的职业规划?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IT行业有一个热梗,“面试造飞机,入职拧螺丝”。其实,随着就业竞争压力增大,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日趋严格的求职筛选。特别是对于从业经验较少的大学生而言,“发展潜力”越发受到重视。提升职场潜力,改善面试表现,是求职季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不仅应为学生的在校学习状态负责,更应育人育长远,对高年级学生增置求职讲座与公益课程,助力学生成功转型,顺利毕业。
求职季的失落挫伤了高校学子的信心,也造成了国家人才资源的浪费,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光需要学生对自己负责,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近日,教育部、科技部、人社部等七部门日前联合开展促就业“国聘行动”,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尽早就业做出了部署。企业、机构、组织都应承担起这份责任,广泛接纳优秀学子,为学生走向人生新阶段保驾护航。
(戴旭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