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为大龄农民工就业提供更多“链式服务”

2023-02-28 10:15:38    光明日报

作者:楼俊超,系浙江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日前,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印发,明确提出“强化各项稳岗纾困政策落实,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稳岗倾斜力度,稳定农民工就业”。对于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来说,确保近3亿人口规模的农民工群体稳定就业,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关乎中国式现代化的底色和成色。

长期以来,农民工底数不清、去向不明、精准服务难,是困扰就业服务部门的普遍难题。近年来,多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实现从“人找岗位”到“岗位找人”,精准匹配务工需求,精准提供就业服务,帮助更多农民工实现了高质量就业。比如,江西通过“农民工地图”数据赋能,不仅服务了广大农民工兄弟就业,也为企业缓解了一定的“招工难”压力。

稳就业,不仅意味着能就业,还要就好业。近年来,大龄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得到社会关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近年来我国农民工平均年龄逐年提高,从2017年的39.7岁逐步抬升至2021年的41.7岁。5年间,50岁以上农民工在群体中的占比也从21.3%攀升至27.3%。随着大龄农民工群体的扩大,他们在就业、工伤维权等多方面的难题亟待关注。

开年以来,多地加快零工市场建设,在服务大龄农民工方面可圈可点。比如,河北邢台开创“零工超市”,实时发布搬家货运等临时性、季节性用工需求;山西太原打造“零工之家”,方便外来务工人员、灵活务工人员揽活计,并以建材市场等零工密集型企业为依托,提供就业对接服务。根据相关调查,超过四分之三的农民工在省域内就业,超过一半在县域内就业。顺势而为,就要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带动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创业。

需要看到,与新生代农民工相比,大龄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缺乏专业技能,大都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和技术简单的工作,从“体力型”转向“技能型”工作的难度较大。对此,在尊重大龄农民工就业偏好和企业用工需要的基础上,相关部门要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切实做好大龄农民工就业扶持和权益保障工作。同时,利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供需对接效率。构建“链式服务”,将过去“单点式”的就业登记、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衔接起来,提高大龄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的精准性、实效性。另外,加强对零工市场的建设管理,保障规范建设、有序运行。

更重要的是,持续做好安全保障和技能培训,为需要“转岗”“转场”的农民工提供再就业培训。针对当前制造业重点领域、现代服务业和乡村振兴急需的技能人才,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以精细化、精准化培训实现更好的岗位匹配度,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同时,推进劳务输入地与输出地联动对接,延长农民工跨区域培训就业服务链条。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新时代新征程依规治党的科学指南
下一篇:“冠母姓”引热议背后,不只是跟谁姓的问题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一系列新职业正吸引着人才不断涌入

一系列新职业正吸引着人才不断涌入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