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博爱小学近日发出通知,宣布为保障学生充分的休息时间(10小时睡眠),春季学期学校将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与时间,启用 “九点熔断机制”,即超过晚上9点,采取无条件停止作业的措施,未完成作业的第二天也不用补做。
许多网友在这条新闻的评论区下方留言,提出了自己的担忧。“有的孩子就想把作业都写完,这作业熔断与否不能全凭家长做主”;“孩子自控能力差,拖沓到熔断时间之后才开始动笔,那按照熔断机制,作业就不用写了吗?”
事实上,想要运行好作业熔断机制,需要学校首先做出统筹。留多少作业合适,任课老师应该根据反馈不断调整,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质”与“量”的平衡。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教育局2022年5月就曾提出过“班主任熔断”机制,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反映和自身对各科作业完成度的了解,减去部分科目的部分作业,适当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熔断之后的作业也是老师需要考虑的,部分被熔断的作业会导致学生完成进度不一致,老师对授课范围难以把控。这时需要学校首先做出统筹,课前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调查,可以由家长主动向学校进行反馈,方便老师在上课时精准把握每一位学生的作业情况。
不同孩子的学习情况不同,作业熔断机制必须要与孩子的学习能力相适应。《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就已经开始主张因材施教,孔子依照其每位弟子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案。处在成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小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有高有低,学习能力有快有慢,在完成作业上需要花费的时间也不同,一个班级里难免存在差异。所以作业熔断机制必须要与孩子的学习能力相适应,给不同的孩子制定不同的作业方案,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作业熔断机制在“双减”背景下应运而生,是对教育模式的一次新尝试,需要有关部门给予持续的关注和监督。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作业熔断机制是在学生作业上做减法,是在“双减”背景下提出的维系机制。庞大的机制的运行需要每个流程环环相扣,学校、家长、学生缺一不可,也因此,有关部门持续的关注和监督是非常必要的。学校究竟有没有按规实行作业熔断机制,如何督促家长主动熔断作业,这都是后续需要思考的问题。
想要运行好作业熔断机制,的确需要克服一些复杂障碍,但作业熔断机制的初衷追根究底是为了成长中的孩子不被繁重的作业任务压垮,还他们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胡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