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平台上,针对各类商品的“第三方评测”十分常见。评测机构和博主通过测试相关产品,并就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做出排行,为消费者提供购物参考。记者调查发现,评测机构所使用的检测方法和标准五花八门,评测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机构甚至“以商养测”,以评测名义收取品牌方费用,不仅无法起到购物参考作用,反而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随着网购市场的繁荣,各类评测机构也蜂拥而出。他们从质量、价格、服务等不同的侧面,对商品进行检测或排名,为消费者购物提供参考。按理说,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第三方检测”存在诸多乱象:比如标准五花八门;比如评测治理参差不齐;比如缺乏公心“以商养测”等等。
任何一件工作,都需要有动力,“第三方检测”机构也是如此。他们对产品进行“第三方检测”,需要付出一定的人力、精力、财力,需要收集产品,用仪器进行实验、检测,然后对比分析数据,最后得出排名次序。这些工作的成本何来?难道要他们自己掏腰包免费测评吗?显然不是。从这一点看,他们抛弃公平公正的立场,把“第三方测评”做成生意,也就不足为怪了。
有人说,缺乏明确的、统一的测试标准,这是“第三方测评”乱象的主因。其实,测评机构缺乏公心,才是行业乱象的主因。一些“头部”评测机构受利益驱使,在检测和排名时偏向某类产品,或者直接推荐自己的产品,或者为他人代言,这些行为都是“以商养测”。很显然,变了味的“以商养测”,缺乏可信性,已经不是评测,而是成为了广告促销。
消费者购物,需要一个可靠的参考。再说,第三方测评也是对质检体系的有益补充,还能鞭策商家改进产品或服务。由此可见,中立的第三方测评有现实价值。目前,第三方测评存在的这些乱象,说得底,是因为市场上没有公益的第三方测评。试想,如果消协、市场监管部门能组织没有利益纠葛的第三方测评,哪里还有“以商养测”的第三方?
测评平台凭亲疏关系“各说各话”,让消费者难以在“货比三家”之后找到靠谱的答案,归根结底还是利益所在。所以,要想让第三方评测平台应做到独立、公正、科学和专业,首要的一定就是严防利益冲突。由此可见,我们亟需公益测评满足公众需求,清扫“第三方评测”乱象,进而达到“良币驱逐劣币”的效果。(黄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