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妻儿老幼,平日无所事事,生活漫无目的,小农意识,追求较低……脱贫致富愿望不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懒惰思想严重”,在陕西汉中市城固县,一位村民因此上了村里公布的“黑榜”,并引发舆论关注。
城固县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设立“红黑榜”是为了鼓励先进村民、激励后进者。当地各村“红黑榜”的评选会评估村民多个方面的表现,已经持续了几年。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当然没有错,但“脱贫致富愿望不强”难道就应该作为反面典型接受批判吗?这样的思想和行为虽然不值得鼓励,但这位村民毕竟没有违法违纪,至于如此上纲上线吗?
据媒体报道,该村“红榜”上公布了获得“最美志愿者”“最美家庭”“最美婆婆”“最美媳妇”等头衔的多名村民及其事迹,而“黑榜”上只公示了一个人。村干部介绍,“村里‘黑榜’评了没几次,只有他进过”。从村干部的介绍中足以看出,仅就助力脱贫致富而言,“黑榜”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一人独占“黑榜”,不仅容易使当事人产生抵触心理,而且很容易成为一种群体性羞辱——除了“脱贫致富愿望不强”之外,该村难道就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不文明行为吗?
公开资料显示,近几年,云南腾冲、海南万宁、湖南常德等地均有地区设立了类似的村民“红黑榜”,目的在于提升当地文明水平。综观各地“红黑榜”,针对的都是不文明行为,而不是个人的生活态度。不文明行为折射的是个人素质低下,影响的是公共利益,破坏的是社会风气。相比之下,生活态度和方式纯属个人行为,即使格调不高,也不至于影响他人。如果一定要设立“黑榜”,不文明行为显然更应该首先入选。
贫穷不是罪过,“脱贫致富愿望不强”更不是“制度性羞辱”的理由。这也正是此次事件备受关注的焦点:打着“杜绝不文明行为”的旗号讨伐个人生活态度,这种方式本身“文明”吗?
实际上,对于当地相关部门来说,面对“脱贫致富愿望不强”的村民,非但不应该大加挞伐,反而应该躬身自省:村民为什么“脱贫致富愿望不强”?是自身能力不足导致的缺乏信心动力,还是客观条件有限造成了畏难情绪?辨明村民的实际需求,才能激活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拔掉思想上的穷根。扶贫工作贵在精准,相比起那些浮于表面的评价榜单,深入了解困难群众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情况,在此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行动,才是解决“脱贫致富愿望不强”问题的关键所在。(赵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