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船进入浙江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就进入了鸟的世界,数以万计的鸟儿在头顶盘旋,或远或近,或高或低……它们矫健的身影与远山、海水构成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舟山本岛西北部灰鳖洋上的五峙山列岛,保护区面积500.14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12.55公顷,是全省唯一的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的重要鸟区。
近年来,舟山市以建设现代海洋城市为目标,以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抓手,全力保护天上的鸟、海中的鱼,以及各种陆生动植物,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
保护为先,筑牢生态屏障
茫茫东海,碧波浩荡。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鲜有人至,却每年吸引万鸟翔集,其中最为珍稀罕见的是一度被认为绝迹于世又再现人间的“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
据不完全统计,地球上现存中华凤头燕鸥种群数量不足200只,五峙山列岛是其在全球最重要的繁殖地之一。2011年起,五峙山鸟岛每年能观测到20只左右中华凤头燕鸥成幼鸟;2022年,五峙山鸟岛共观测到中华凤头燕鸥成鸟58只,繁殖成功幼鸟20只以上,并创下全球近距离岛屿同时繁殖成功中华凤头燕鸥幼鸟的先例。
从趋向灭绝到初步遏制灭绝态势,中华凤头燕鸥在五峙山列岛创下的奇迹与保护区工作人员长期不懈的坚守和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每天,只要天气允许,工作人员都要进行日常巡航工作,驱逐在保护区周围作业的渔船,实时观察海鸟栖息繁殖行为;持续进行生境治理,清除影响海鸟繁殖的杂草,每年进行两次蛇鼠迁捕,消除隐患;联合浙江自然博物院等专家团队每年进行专业观测,做好环志等科学研究工作,保证了近年来海鸟种群数量呈稳步上升趋势。
数字赋能,打造智慧鸟岛
鸟类种群数量是反映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晴雨表”,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现存世界极危物种中华凤头燕鸥、世界濒危物种黑脸琵鹭等水鸟51种,其他鸟类54种,数量高达1.6万余只。
上万只鸟儿该如何分辨?如何监测?如何保护?借着数字化改革“东风”,舟山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加快推进保护区智慧化、规范化管理,全力打造“智慧鸟岛”,开启了五峙山鸟类自然保护区科技护鸟新篇章。
打造数字化管理平台。该平台集生态因子监测、入侵防御、数字孪生、科普教育和AI观测系统于一体,将五峙山列岛建模入网,可随时定位切换目前植入各岛屿的共计98个监控,全维度全覆盖打通实时监测通道,实现24小时随时随地守鸟护鸟。通过17台边缘计算机大数据算法导入,实现人工智能鸟类识别与标记的功能,准确率可达95%以上。2022年5月,开展的中华凤头燕鸥慢直播活动,全网收获了6520万点击量。
为解决五峙山列岛保护区存在用电困难、管护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保护区建设了离岛微电网系统,采取光伏为主要能源、柴油发电机为备用能源的模式,建成了集分布式电源、负荷、储能系统及能量转换装置、调控系统的微电网系统,彻底实现了五峙山列岛离岛微网安全运行。
如今,“智慧鸟岛”项目已基本建成,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监测。打开电脑或手机上的客户端,视频监控的实时画面便可清晰呈现,有效解决了保护区“监测难”“保护难”等问题。
规划引领,擘画发展蓝图
1988年,五峙山列岛被列为舟山定海区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被列入浙江省级自然保护区,成为浙江省唯一的省级海洋鸟类自然保护区;2023年,入选首批“浙江省观鸟胜地”。
对于舟山而言,一项项成绩的背后是来自全社会的认可,更是一份份责任与担当。保护海鸟,就该勇毅前行,不负众望。
有目标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方向。
近日,《浙江省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得到浙江省林业局批复同意。批复要求,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完善管理机构,强化资金保障,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设施、科研监测、科普宣教等工程建设,不断提高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水平。
根据《规划》,到2025年,保护区将以保护管理、科研监测、科普宣教、基础设施等项目为建设重点,建立完善的鸟类资源与栖息地生态环境电子档案。到2035年,逐步建立生物多样性及珍稀物种资源数据库,同时进一步强化保护管理目标,使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持稳中有升。
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定海分局局长陈杰表示,将运用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原理,坚定不移守护海岛生态,以保护中华凤头燕鸥、黄嘴白鹭等鸟类为重点,全面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统一,努力把保护区建设成生态系统完整、结构稳定、各类资源持续发展、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并具有自身特色的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吴文娟 王吉松 张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