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福建建宁县推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环境美 产业兴

本报记者 王崟欣    2023-04-04 15:42:46    人民日报

福建建宁县溪口镇,溪流、稻田、屋舍、远山构成一幅美丽乡村画卷。

肖开涯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因水而兴的福建建宁县,是全国首批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之一。近年来,当地通过清淤疏浚、岸坡整治、建设亲水工程等举措,推动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河道生态得以恢复,人居环境逐步改善。

 

位于福建省西部的建宁县,境内河湖相挽、溪流交错,闽江就从这里发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原先古老的水系生态已难以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

2020年5月,建宁入选全国首批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当地以此为契机,推动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对全域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提升,恢复河道生态,改善人居环境,也带动了乡村振兴。

水系治理,保障生产生活

今年春天,家住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的杂交水稻制种户陈金端,种田更方便了。

杨林溪自北向南穿枫元村而过,将村里的田地一分为二。沿河20多亩土地,是陈金端的制种田。4年前刚抽签分到这片地时,陈金端叫苦不迭。“田地就挨着河,一旦大水淹过农田,就是颗粒无收。”陈金端说。

陈金端的苦恼不是个例。建宁几乎村村有河、户户靠水。县水利局总工程师吴光为在水利系统工作多年,每年春天都会带技术人员沿全县主要河道挨个检查。“可基本都是这边修修、那边补补,水的问题一直没能得到根本解决。”吴光为说。

一边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另一边,在当地不少村子,河道垃圾堆积、泥沙淤塞,与美丽村庄的面貌格格不入。吴光为等人一直期盼着对水系进行一体化治理,恢复河道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2020年5月,全国首批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获批,为建宁带来契机。建宁将中央和地方共4.78亿元的资金全部用于水系连通和水美乡村建设。邀请专业设计团队对全县5条主干河道系统梳理、全面勘察后,县水利局牵头制定治理方案,根据方案开展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截污控污等,并建设亲水工程。在杨林溪,经过疏浚的河道畅通了,河流空间形态得到修复,行洪排涝功能明显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3月底,正是制种播种期。陈金端早早将打田机开下了田。“就盼着早日把田翻出来,育好的秧苗就可以移到这片大田啦!”他说。

沿河两岸,田在山水之间。结合水系治理,当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块块田地旱能灌、涝能排,渠相通、路相连。

水岸提升,美化人居环境

傍晚时分,杨林溪两岸有不少村民、游客散步,陈金端带着两个小孙子,也在其中。

早在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工程建设之初,建宁县便将环境综合提升纳入治理规划——在河道整治基础上配套建设沿河步道,栽种景观树木,并结合不同水系所在地特色,打造水清、河畅、景美的自然景观。

“水系连通和水美乡村建设只是一个抓手,根本目标还是改善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建宁县水利局局长胡国兴说。

沿着杨林溪顺流而下,来到溪口镇渠村村。渠村村,村如其名,一条水系绕村而过,家家户户推窗见绿、开门见渠。

村里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粉刷一新的房屋立面、每两户之间增设的垃圾桶,都让这个小村庄的印象分不断提高。

村民陈红明家就在村口。“垃圾不见了、河水干净了,水美景观带建成后,更给村子增添了灵气。”陈红明说。

在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基础上,建宁通过实施以村庄清洁、水体清澈、空气清新、提升风貌、提升品质为主要内容的“三清双提”行动,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提升。在实施过程中,由县级层面成立领导小组,统筹住建、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推动资金向村一级倾斜。

陈红明的庭院里,就地取材的青砖砌成镂空的围墙,绿树、花卉装点着院子,别具美感。

“更重要的是观念和习惯的转变。”渠村村党支部书记万宝雄说,“以往一些人垃圾随手扔,现在看到这么美的风景,再也不会乱扔了,都知道爱护环境。”

村庄干净了、变美了,村民精气神也有改变。渠村村沿河修建的广场,陈红明常去散步。“现在没事就去河边散散步,在广场上健健身,到农家书屋读读书,生活美满、精神富足。”陈红明说。

人水和谐,乡村产业兴旺

竹林幽深,踏着石板路来到一处农家乐。中午时分,炊烟升腾。柴火灶的氤氲香气中,老板林华笑着迎接客人:“水带来了人气,谁能想到原先的‘石头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村?”

紧挨福建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濉溪镇高峰村是个搬迁村。“要产业没产业,要文化没文化。要发展,还得瞄准这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高峰村党支部书记林长礼说,“过去,村子的好山好水只能看,没法亲近。”

依托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高峰村疏通后的河道,一直连通至泰宁大金湖。河道两侧,沿河护岸、步道、景观带依次铺就,栈道、木桥、庭廊立于水上。

一条水系,连通了沿岸好生态,也通向了村民的幸福生活。借助生态水系,高峰村引进旅游业态,游客看山、玩水、赏荷、漂流……村民也吃起了生态饭——种莲子、栽果树,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做护漂工、开民宿、办农家乐……

林华的农家乐位置不算好找,却周周都有预定。厨房灶台上摆着山上种的菜、小溪里的鱼。洗菜、烧火、端茶……林华一家人忙得不可开交。“客人来村里,看中的就是这方好生态。”林华说,“多的时候一天能有五六十桌客人。不光是我家,村里5家农家乐,节假日几乎天天爆满。”

“原先不知名的高峰村,如今成了建宁人最爱去的地方之一。”林长礼感慨。

同样热闹的还有枫元村。3月底,村里还有桃花盛放。这片广袤田野,因水有了人气——春有桃花夏有荷,秋有稻田冬有梅,四季美景灵动。河边一列观光小火车旁,游客正排队上车。坐在火车上,耳畔流水潺潺,尽享田园风光。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查清楚数明白,保护母亲河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