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浙江省林业局供图
建立自然生态系统质量评价体系和方法,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实现自然保护地监测全覆盖……近年来,浙江省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管理方面,坚持绿色发展、系统治理,运用数字化手段等先进技术,推进自然保护地全过程监管,取得显著成效。
“浙江省很多自然保护地分布在偏远山区或海岛,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传统监测技术很难完成自然保护地的动态监测。”浙江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自2020年起,浙江省林业局联合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对全省自然保护地开展年度动态监测,集成空间信息技术、机器学习算法、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和手段,利用高分辨率的影像对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综合监测,实现监测全覆盖、无死角,及时发现和介入,大大降低了林业工作者野外工作量,提升了自然保护地监管的效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浙江省将站点监测和卫星遥感结合,建立并应用自然生态系统质量评价体系和方法,采用景观格局、多光谱植被指数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指标,整合分析自然保护地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的空间变化。对自然保护地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变化的时空监测,为全省自然保护地高质量管理提供了科学支撑。
浙江立足整体智治,打造“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管理新机制,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建成自然保护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实现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和生态变化情况监测全覆盖;编制自然保护地“一张图”,对自然保护地监测数据进行直观展示和动态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建立自然保护地综合监管和服务平台,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和综合决策,强化早期预警和主动发现、快速处置。
与此同时,利用服务平台,创新五级协同联动。在跨领域、跨部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基础上,完成全省自然保护地管理数据、业务数据、资源数据收集建库,做到应收尽收、应落尽落、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对重要自然保护地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变化监测成果分析,总结自然保护地固碳实物量、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变化和变化趋势。依据监测结果,对重大违规建设、未批先建的自然保护地进行实地核查,下发督促整改通知书,要求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对违规活动做出拆除、恢复原状等处理。
浙江通过数字赋能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实现了自然保护地数字化监管升级,强化了全社会对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为推进浙江林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贡献了林业力量。(田涛 闫岩 赵希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