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乐游 > 正文

在森林里品尝咖啡 在鲸鲨馆“海底露营”

游客追求“体验感”“参与感”

本报记者 赵 珊    2023-12-14 19:22:24    人民日报海外版

游客在三亚海昌梦幻海洋不夜城的小黄鱼潜水馆体验潜水。

三亚海昌梦幻海洋不夜城供图

浙江省横店影视城广州街·香港街景区灯火通明,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大型行进式演艺秀《走进电影》,感受电影拍摄的全过程。

包康轩摄(人民图片)

 

2023年,旅游出现了一些新玩法:长途跋涉只为品尝特色烧烤,在小城镇与当地人一起为民间赛事呐喊狂欢,在名胜古迹或博物馆畅玩“剧本杀”……哪里有新玩法,哪里就有游客的身影,“体验感”和“参与感”成为他们追求的旅游价值。

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与马蜂窝共建的自由行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发布了《全球旅行“新玩法”研究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新玩法已成为影响人们旅游消费决策的主要因素,这一现象在2023年表现尤为突出。《报告》精选出“中国旅游新玩法”和“国外旅游新玩法”,为游客推荐独特的旅游体验,同时助力旅游业创造更具吸引力的产品。

圈粉年轻人

《报告》指出,旅游新玩法是结合目的地资源和特点,面向新用户、打造新内容、提供新供给、打开新渠道的旅游娱乐体验。一项足够好玩的体验成为年轻人说走就走的理由。玩得新潮、玩得精彩,比走马观花更具吸引力。目的地紧跟这一趋势,充分结合自身特色,不断推出新玩法,成功圈粉年轻游客。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发布会上谈道:“旅游业已进入快速复苏期。预计今年国内旅游市场恢复程度将达2019年的九成以上。当‘新玩法’成为新一代旅行者出发的初衷和动因,那么‘新玩法’就是未来。”

马蜂窝创始人、CEO陈罡介绍,2023年定制游搜索热度同比增长245%,高品质需求热度持续攀升、高性价比产品预订显著增长,这意味着目的地旅行体验成为影响游客决策的主要因素。

五大关键词

新玩法的兴起不是对传统旅游的替代,而是对旅游方式的重新诠释,旅游目的地紧随潮流,形成独特吸引力,人文、户外、休闲、科技、旅拍成为新玩法的关键词。

人文体验在“中国旅游新玩法”TOP100榜单上占比近40%,年轻人的旅行正变得越来越有文化。悠久的历史,灿若繁星的非遗、民俗等都为玩法创新提供创作源泉。文化与旅游的碰撞成为旅游目的地发展新的增长点。

从一小部分人的专业运动,到大多数人愿意参与的新玩法,“户外运动”早已进入“全民时代”,并与目的地相结合,带动当地旅游焕发出新生机。

旅拍、科技和休闲也为新玩法增添了许多亮点。在旅游目的地拍一套当地服饰写真,是不少女生热衷的体验,旅拍所蕴含的潜力可见一斑。从传统的参观科技馆、天文馆、航天基地,到如今利用AR/VR等科技手段进行沉浸式游览,各种创意十足的玩法展现在游客眼前。

地域特色浓

《报告》指出,旅游新玩法呈现出强烈的地域特色,正逐步成为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西南地区的“会玩”领跑全国。在贵州荔波酷玩森林里品尝咖啡、在重庆天眼洞里体验速降近距离观赏大佛、在云南勐腊县南腊河感受热带雨林漂流,户外玩法可谓包罗万象。此外,民间赛事、国粹文化、神秘遗迹甚至以国宝大熊猫为主题衍生出的新玩法,都对追求新奇体验的年轻人有强烈的吸引力。

从非遗文化、民俗文化到现代艺术,华东地区成为年轻人享受人文之旅的不二之选。浙江凭借品尝鱼子酱、旅居“数字游民社区”、探秘水下古村、探访龙井茶村、制作珍珠饰品等新奇有趣的玩法,为游客提供了多种旅游体验。

坐拥古都北京和文化大省山西的华北地区,玩法创新离不开文化,游客可以沿着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足迹,来一次山西古建巡礼。在河北新建成的“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受到游客青睐,也带热了廊坊这一非传统旅游目的地。

游客在西北地区能感受自然和人文的双重体验。在宁夏,既能体验“六湖穿越”,也能参加氛围感十足的沙漠星空露营;在青海,除了在三江源国家公园追寻野生动物的足迹,也能描绘一幅画面繁复的唐卡;在甘肃瓜州的茫茫戈壁里,巨型现代艺术雕塑令游客震撼不已。

游客在华南地区的夜间旅行更精彩,珠海长隆海洋王国鲸鲨馆的“夜间海底露营”和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夜游植物王国”体验,备受游客青睐。在海南文昌火箭发射基地近距离观礼火箭发射,在广西涠洲岛乘船出海观鲸,在广东佛山祖庙博物馆观看正宗醒狮表演……都是一场场独特的体验。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用好“冷”资源 撬动“热”经济
下一篇:西藏在京推介冬季旅游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