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折蜿蜒的大纵湖芦荡迷宫。 顾正山摄 |
我的故乡在大纵湖,她是江苏北部里下河腹地上一颗夺目的明珠。汪汪的湖水里,流淌着文人墨客对这片水域的深情:郑板桥写意“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高岑描绘“扁舟一棹泛秋波,月色平铺似画图”;作家毕飞宇也曾在短篇小说《地球上的王家庄》中直呼大纵湖的名字……
作家曹文轩和我是老乡,他的恩师李有干是我的老相识,但我与曹文轩却素未谋面。曹文轩的妹妹曹文芳不止一次对我说,等哥哥下次回来一定让他送书给我。我对文芳的真诚深信不疑。终于在那年秋天,文芳打电话告诉我:“哥哥下个月回来!电视台要请他拍专题片。”
于是我第一次在家乡见到曹文轩,只觉得他像众亲中的一位兄长,众友中的一位师长。
他在访谈中说:“我的空间里到处流淌着水,《草房子》以及我的其他作品皆因水而生。”“‘我家住在一条大河边上’是我最喜欢的情景,我在作品中不止一次写过这个迷人的句子。一写到这儿,我就进入了水的世界。一条大河,一条烟雨濛濛的大河,飘动着,水流汩汩,我的笔下也如水流汩汩。”
其实,今天再去看曹文轩笔下的大河,实在算不上很大,所谓的“大”是源自一个儿童的视角。
曹文轩先是农民,再是北大学生,而后成为象牙塔里的一名学者、一位作家。农民的身份是曹文轩改变不了的底色,也是他一生创作的源泉。
无论是以“草房子”“油麻地”为背景的儿童文学作品,还是他正在创作的城市题材作品,一直保留着秀丽纯美的乡村风格,这是故乡这方水土赋予他的本色。
那天我向曹文轩提问:“假如不去北大还能写出现在的文字吗?”他很认真地说:“不会,北大赋予我的,是故乡给予不了的,同样的,根植于故乡的点点滴滴也是无法被替代的。”
在这次专题片的拍摄中,曹文轩应导演的要求在雨中撑船。那天下了大半日的雨,大纵湖上烟雨朦胧。高高的湖岸,湿湿的船头,曹文轩一个跳跃就上了刚刚停稳的小渔船。由于船头湿滑,他不由得打了一个踉跄,但他很快就站稳了脚跟,安然地划起小船,动作优美而娴熟,仿佛一个从未离开过大纵湖的渔夫。
我想,在湖面上悠然划船的曹文轩,何尝不是沿着家乡的小河溯游而上,进入大纵湖般广阔的文学世界呢?
大纵湖,既是一处游不尽的湿地公园,又是一壶品不完的文化茗茶,更是一部读不完的文学长卷。她不仅承载着千百年来的沧桑沉浮,更丛生着春日蓬勃的力量。
我的故乡在大纵湖,文学的大纵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