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人工智能可用人类“化学直觉”

张梦然    2023-11-01 12:14:01    科技日报

《自然·通讯》31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报道了一种机器学习模型,该模型能部分重现职业化学家在工作中积累的集体知识,这类知识通常被称为“化学直觉”。研究团队认为,该研究或使今后的药物研发更高效。

传统上,药物与化学发现需要依靠试错实验和研究人员在工作中积累的知识。使用模拟工具,尤其是机器学习,能让研究人员更快地发现候选分子,极大降低发现新药用化合物的成本。如果要用机器学习预测分子性质,分子就必须还原到数学表达,这通常包含一组性质或“特征”。确定正确特征是这些数据驱动性能预测模型成功的关键。

位于英国的微软研究院科学智能中心(AI4Science)和瑞士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所的联合团队,此次让35名医学化学家各自从5000对分子中选择自己更偏向的分子,再用他们的回答做成排序游戏来训练一个机器学习模型,随后让这个模型给分子打分。这个分数来自行业内多年的知识积累,基本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该团队提出的模型还能用来改变数学模型的推荐,从而更好地匹配化学家的集体专业知识,有望在今后早期药物研发中缩短迭代时间。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方法或能在药物研发中作为对分子建模的补充。

在一些科幻小说的设定中,外星生物出生时就装载有当前时代沉淀下来的所有知识,从而实现文明的高速发展。人类只能靠长时间学习来掌握知识,积累经验。此次,机器学习了直觉,相当于瞬间移植了人类的宝贵经验,就像阿尔法狗快速学习,在围棋领域秒杀人类大师一样。AI正在给化学带来革命性影响。在新材料发现、准确模拟、优化合成路径等方面,它推动精准化学快速进步,也可大幅缩短药物研发的试错过程。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第四届全球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国际高端论坛举行
下一篇:恐龙为何灭绝?最新研究:希克苏鲁伯撞击尘埃或是主因之一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