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两种蛇菰基因组破译 揭示植物界“寄生虫”演化历程

罗云鹏    2023-09-25 11:24:00    科技日报

9月22日,记者从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两种蛇菰的基因组解析,并揭示其独特形态和特殊生活方式的背后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植物》。

地球上绝大多数植物为“自养型”,从土壤中吸取养分,依靠光合作用获取生长能量。然而在被子植物中,却进化出至少12类近5000种寄生植物,它们从其他植物中获得营养物质,其中一些寄生植物甚至完全丧失了光合作用能力,被称为全寄生植物,蛇菰科植物是全寄生植物的典型代表之一。

“与自养植物相比,寄生植物发生了不同数量的基因丢失。”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陈晓丽介绍,“通过比较杯茎蛇菰、球穗蛇菰与其他类群的寄生植物,发现半寄生植物丢失基因相对较少,而全寄生的蛇菰和寄生花却发生了大量基因丢失(分别为28%和38%),尽管它们有着不同的起源,但丢失的基因大部分却是相同的。”

研究人员猜测,蛇菰可能直接利用了宿主中合成的脱落酸(脱落酸是一种植物激素),这代表了寄生植物与宿主互作的一种全新的形式。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肖恩认为,有一些基因丢失对寄生植物来说是有益的,如蛇菰脱落酸合成通路相关基因的丢失,能保证寄生植物与宿主保持生理上的同步,可能更有利于自身的存活。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欢表示,该研究揭示了寄生植物与宿主之间复杂的互作关系,有助于人们了解寄生植物的进化机制,特别是对农业中一些寄生杂草的控制有很大帮助。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研制出高效稳定超小尺寸蓝光钙钛矿量子点
下一篇:医学探索 从“脑”开始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