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培养用好青年科技人才

喻思南    2023-09-18 10:46:25    人民网

实践证明,青年科技人才能够挑大梁、当主角,值得给予“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

 

中国科协推出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帮助32岁以下人才走好科研生涯第一步;中国农业科学院实施青年创新计划,支持青年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研究;北京理工大学组建青年科学家工作室,“一事一议”培育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新星……近年来,科技界各部门、各单位出台一系列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硬招实招,有效激发了创新活力。

培养用好青年科技人才,是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青年科技人才精力比较旺盛,条条框框束缚少,对外部变化感知更敏锐,对新事物的接受度更高,往往处于创新创造力的高峰期。有研究表明,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最佳年龄段是25岁到45岁。对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给予呵护,帮助他们走出摸索期,有利于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反之,如果在最佳创新时期因缺乏支持而未能施展才华,不仅是青年科技人才的人生遗憾,也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损失。

培养用好青年科技人才,也是因应时势的必然选择。从科技人才构成看,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占比达80%以上。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横空出世,完成这一重大成果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支以90后为主体的科研队伍。中国天眼助力发现700多颗新脉冲星,这一国之重器的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机器人等新领域新赛道上,青年科技人才勇担重任,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

实践证明,青年科技人才能够挑大梁、当主角,值得给予“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近年来,聚焦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成才的痛点、关切点、关节点,我国持续推出相关支持政策。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从“强化职业早期支持”“突出大胆使用”“促进国际化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务实管用、操作性强的举措,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接下来,各地和相关部门要落实落细政策,吃透原则、制定细则,协同配合,让政策红利更好激发青年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培养用好青年科技人才,既需要完善硬举措,也离不开建好软环境。可以倾斜科研资源,比如中国科学院在部署的战略先导专项里,计划将一半以上基础研究项目用于支持35岁以下的青年人才。可以优化评价体系,深入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让一批有抱负的年轻人得以轻装上阵,挑战重大科学难题。优化创新生态没有终点,要持续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关心爱护,营造宽松和谐的科研文化环境,不断培厚创新的沃土。

时代呼唤青年科技人才,时代成就青年科技人才。新征程上,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迫切,青年科技人才拥有实现抱负、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和舞台。青年科技人才学习动力强、知识更新快、成长空间大,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他们加速成长为栋梁之才。期待青年科技人才围绕“四个面向”,坚定敢为人先的创新自信,以科技报国的责任和担当各展所长,在服务国家发展过程中实现自身人生价值。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羲和二号”论证中 计划开启中国太阳立体探测时代
下一篇:昆虫样机器人可携带自重22倍负荷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