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向绿色循环要效率

2023-06-19 10:10:16    经济日报

一段时间以来,作为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的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种经济模式一头连着资源、一头连着环境,旨在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协调。当前,循环经济在国际上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气候变化、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基本路径。

近些年来,我国通过积极发展循环经济,采取材料替代、燃料替代、流程优化、产品循环等举措,不断降低资源消耗和减少废弃物产生,为重点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不过,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仍面临重点行业资源产出效率不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规范化水平低、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难、大宗固废利用不充分、综合利用产品附加值低等突出问题。

无论从全球绿色发展趋势和应对气候变化要求出发,还是从国内资源需求和利用水平来看,我国都必须发展循环经济。特别是,要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其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进一步明确相关主体权利义务。鼓励各地方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完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健全绿色设计、清洁生产、再制造、再生原料、绿色包装、利废建材等标准规范。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深化强化行业管理,做细做实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处置等环节的环境监管。

其二,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推行重点产品绿色设计,强化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促进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各类资源循环使用。推动再生资源规模化、规范化、清洁化利用,助推再生资源产业集聚发展,积极建设“无废城市”和现代化“城市矿产”基地,加强循环经济价值链整合。

其三,强化科技创新对循环经济的赋能。深入实施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围绕典型产品生态设计、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高质量循环、高端装备再制造等领域,突破一批绿色循环关键共性技术及重大装备改造。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开展循环经济绿色技术体系集成示范,推动形成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陶 焘)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航天新纪录,见证骨气、志气、底气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