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你的下一部手机也许在“云端”

2023-05-29 12:30:32    科技日报

如今,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生产力,正逐渐改变着普通民众的工作及日常生活。

在5·17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这个颇具意义的节点,中国移动将云手机作为5G算力终端产品的标志性应用推向大众市场。随着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加快了全面系统推动云手机商用的步伐,用户使用实体手机时的诸多痛点问题有望得到改善。

让云计算普惠民众

如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恩东所言,云计算以“云”托起了源源不断的数据。以强大的“计算”为能源,数据创造出更新更高的价值,是行业、企业数字化建设的有力支撑,是我国数字经济建设的支柱型产业。

但是,云计算又该如何更好地与普通民众的信息生活相融合?

一直以来,手机作为硬件设备,始终难以与软件解耦。从主流电商平台的数据来看,基本配置为8G运存、128G内存的5G手机,市场门槛已降至1500元左右,5G手机普惠民众大势已成。

但是,随着我国各类应用的海量出现,手机硬件存储空间的不可扩展性这一劣势也更显突出。与此同时,手机硬件有限的算力也在限制着用户体验。高性能处理器通常仅适配各手机品牌的旗舰机型,而旗舰款与入门款的价格差距,往往令消费者望而却步,这种矛盾对普惠算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云手机应运而生。

云手机通过在云端虚拟出手机操作系统,将本地的存储、计算、渲染全部迁移到云上,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均运行在云端,以实现硬件与性能的解耦。本地设备将用户的每一次触屏、陀螺仪的每一次转动等数据上行同步至云端;云手机运行的实时画面,则会以音视频流的形式下行传输至本地设备显示。

中国移动市场经营部副总经理周武介绍,中国移动云手机是一款运行在云端的虚拟手机,是5G时代实体手机的延伸,响应的是用户“更轻巧、更快速、更安心、更便捷”的算力服务需求,是中国移动最新发布的“数字惠民计划”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移动为推出数字惠民服务而提供的“看得见、摸得着”且唾手可及的数字应用产品。

中国移动强调,以“算存增强、安全私密、端云协同”为关键特性,中国移动云手机将成为个人通往数智世界的新入口、企业开展数字化业务的新渠道、政务服务安全可控的新抓手。

随着5G时代的深入和云网融合的推进,云手机的应用舞台变得宽广。但是,此前云手机概念流行产品表现乏力,真正有动力、有能力去推广云手机的,目前看来只有电信运营商,不仅因为他们一呼百应的产业链关键地位,更因为没有哪个产品比云手机能够更直接地体现“云网融合”这一电信运营商的重要发展战略。

突破手机配置束缚

手机已是人们工作、生活须臾难离的重要工具,面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的各种类型的手机,人们挑选的重要因素依然是强劲的性能、超大的容量、长时间的续航等硬件指标。

尽管各大手机厂商想尽办法提升手机性价比,但痛点始终存在,无论多好的实体手机,存储空间似乎越来越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应用需求,而对于有着“公私分离”需求的手机用户,烦恼尤多。

如果手机能够超越终端性能,让消费者获得更高性能的服务,上述痛点也就迎刃而解。而这,正是云手机的优势所在。

云手机让“手机”这一概念不再是人们固有印象中的实体。理论上有了云手机实体手机的存储空间可以很小,与网络无关的硬件性能也可以不太讲究。这是因为,在云端算力支持下,用户使用云手机的时候,可通过App、H5、小程序等多端操控,获得额外存储空间和端云协同体验,扩展应用和数据存储,实现实体手机的延伸应用。

科技日报记者从北京移动了解到,相比实体手机,中国移动云手机有4个方面的提升。

第一,算力增强,应用一点即下,畅玩大型游戏。基于随时随地都能获取的拥有强大算力的云服务,云手机可借助云端图形处理器算力,轻松完成复杂计算处理、图像渲染等任务,实现低端手机畅玩高端游戏。此外,由于计算、渲染在云端完成,终端的发热及续航问题得以大幅改善,全天挂机也没有电量焦虑,同时节省了大量手机存储空间。

第二,手机“瘦身”。云手机提供了应用备份空间,不占用本机存储,用户可以将不常用或占用存储空间大的应用一键上传到云端,解放本地手机存储。

第三,三重保护用户安全与隐私。云手机通过三重保护、数据隔离,可实现公私分离,或满足个人私密社交需求;应用安装在云端,可降低App对个人位置、通讯录等关键隐私信息的收集,防止隐私泄露。

第四,一机多号、应用分身,带来效率提升。一台云手机可绑定多张号卡。每张号卡可用于应用分身、游戏多开,可多账号同时在线,避免频繁切换。基于上述功能,还可实现公私分离,工作、生活界限分明两不误,多号多开效率高。

多重措施保护云端信息安全

云手机并非新鲜事物,早在十年前,阿里巴巴就提出过云手机的概念,但因为网络无法匹配需求,影响了用户体验,而没有发展起来。

云手机走向普及,离不开5G、千兆网络等通信“大动脉”和算力基础设施“大心脏”的强劲推动作用。据中国移动总经理董昕介绍,仅中国移动就已开通5G基站超155万个,千兆宽带覆盖3亿户家庭,服务器总算力超8E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高价值数据超650PB。

但是,5G网络、算力设施的建设已相对成熟,为什么早期经营云手机业务的厂家,没有“修成正果”?

在通信行业独立分析师黄海峰看来,早期云手机的发展主要存在三大挑战,网络能力不足,难以突破体验临界值,规模发展面临挑战;公有云的云渲染技术等关键云化技术未能突破;生态发展滞后,App适配性不足,缺乏应用支撑。

网络资源、算力节点分布、专业技术、用户数量、流量、号卡、安全存储等电信运营商独有的能力和优势,突破了云手机发展困境,将实体手机能力向云端延伸。

黄海峰强调,作为信息中枢,各式各样的信息都在手机上汇总。多部手机看似可以解决问题。然而,一方面,信息彼此之间并不是完全没有联系的。另一方面,同时携带多部手机也增加了消费者的使用和管理成本。为了让手机更加轻便化、多样化,云手机将会是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数据、硬件都搬上了“云端”,该如何保证云手机的信息安全?中国移动的答案是,可利用数据云端加密存储等技术,保护信息在云端的处理与流转;同时,云手机将提供设备锁、应用锁、云手机一键隐藏等三重加密,保护用户隐私。最后,云手机产生的数据“不落地”,即数字世界和个人生活的信息隔离,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信息安全。

(记者 刘 艳)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主播用“明星脸”带货,“AI换脸”乱象如何破?
下一篇:中国科学家精神宣讲团“科技辅导员特色团”“红领巾讲解员特色团”授旗仪式暨“六一儿童节”首场活动在中国科技馆成功举办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