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中国航天 叩问苍穹

2023-04-24 09:56:31    光明日报

4月24日是我国第八个“中国航天日”。今年航天日将以“格物致知 叩问苍穹”为主题,意在勉励广大航天人继续秉承“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和新时代北斗精神,怀着探索未知的决心,加快航天强国建设,积极构建外空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行而致知、知而促行,不断探索宇宙奥秘。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航天“大总师”孙家栋曾说过,是精神,是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涵养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连缀起一代接着一代干的征程,引领着全体航天人砥砺奋进、一往无前。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在浩瀚太空播送乐曲,到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从长征一号点火升空到长征五号B担当重任;从杨利伟首飞太空到陈冬累计出舱时间近16小时……中国航天事业在短短数十年间,从“一片空白”迅速跃居于世界前列,这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的辛勤付出,让我们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其间,航天精神始终激励我们破浪前行。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以钱学森、赵九章、王淦昌、陆元九、叶培建等为代表的我国几代科技工作者的接续奋斗,铸就了当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脊梁,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共同塑造了中国特色创新生态,成为支撑基础研究发展的不竭动力。在航天精神的指引和带动下,中国航天事业成绩斐然,中华儿女的飞天梦正脚踏实地地逐步实现。

在过去的2022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发射53次,年度发射次数首次突破“50+”,累计发射次数达458次。密集的发射意味着我们在太空的沃土中耕耘不辍。从酒泉、太原到西昌、文昌,大量载荷被长征系列火箭送入轨道服务科学、服务发展、服务社会。三型火箭密集执行任务,长征二号F载人、长征五号B和长征七号“送货”,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载之时,助力中国航天人筑梦苍穹圆梦“天宫”。更为欣喜的是,长征八号、捷龙三号等新一代运载火箭在2022年全年发射占比27%,全面进入应用发射阶段,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研制能力和产业化发展能力迈上新台阶。除此之外,4月2日天龙二号遥一运载火箭成功首飞,是我国首枚成功发射的由商业航天公司自主研发的液体燃料运载火箭,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也取得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空间技术领域是高技术集中的领域,空间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今年的中国航天日,将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相关成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空探测学院”将揭牌,面向全球招引高层次领军人才参与学院建设;深空探测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挂牌,举办首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论坛……从地球到月球再到火星,中国航天事业将逐步走向万里星河、走进更加深邃的太空深处,实现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陈城)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南海北部水合物气源成因研究获重要进展
下一篇:2023长三角人工智能大会在杭州召开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