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必须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在智能时代,科技变革深刻影响战争进程胜负。作为夯实国防科技人才基础的主阵地,军队院校打造科技型创新型军事人才方阵迫在眉睫。
大科学家要担当方阵“领头羊”。群雁高飞头雁领,高科技创新团队必须有大科学家引领,在团队内形成集群效应,合力攻克高精尖难关。
教员要担当方阵“主力军”。院校教员集人才、技术、资源等多种科研先决条件于一体,必须充分发挥优势,潜心研究,着力为战赋能,以科技力提升战斗力。
青年学员要担当方阵“后备军”。人才辈出才能长盛不衰,科技强军必须从青年学员抓起,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丰富第二课堂科技感,全方位渗透科技元素,培育青年学员科技素养、科研兴趣,以制度设计确保科技人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打造科技型创新型军事人才方阵,非朝夕之功,要依托强有力的体系支撑,实现长远规划、有序推进。
必须强化拔尖人才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大才至关重要。必须拓宽引才、选才、育才渠道,充分挖掘、吸收、利用地方高层次人才。一方面,可充分宣扬军队院校人才高地、学术圣地、报国宝地的特色优势,与地方知名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开展定点宣传,举办“硕博人才进军营”等地方英才走进军营活动,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等引才平台,吸引地方高层次人才,实现高精尖人才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可选派军队骨干到地方高校深造,回单位后实现“先学带后学”。让领军人才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敏锐感知世界军事科技创新的方向,最大幅度提高科研为战贡献率。
必须强化平台项目支撑。科研离不开平台,平台孵化成果。要倾力打造国家级、军队级、战区级等交叉互补的实验室群,建立作战训练、项目科研、联合攻关等多种多样的平台,以平台托举人才成长。
平台是项目的载体,项目是平台的内核。必须让青年人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把重大项目、任务作为培养青年科技人才苗子的主战场。同时,加强对项目立项的审核把关,所有科研项目必须来自部队、服务部队,树牢战斗力导向标准,确保青年科技人才苗子的研究方向不偏航,让重大项目成果能高效转化为战斗力。
必须强化制度机制支撑。建立健全以战斗力为根本遵循的选拔机制、考评机制、保障机制等系列配套机制。选拔机制要确保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选拔人才。考评机制要着重突出向战为战,树立科学合理正确的“指挥棒”,让人才和资源精准匹配,确保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可建立一支全程参与监督考评的专家督导队伍,及时调整优化考评流程。保障机制要充分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搞好服务的思维理念,既要在基础设施等“硬件”上下功夫,更要在科研生态等“软件”上想办法。
探索设立“人才特区”,在人才补充、团队建设、项目申报、经费支持、晋升任用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为高端人才调职调衔、晋升任用开辟绿色通道,让人才活水充分涌流,释放最大动力活力。
必须强化文化环境支撑。打基础才能管长远,必须培养青年学员的科技素养,营造多维立体的科技氛围:将前沿科技知识融入课堂教学;鼓励学员参加全国全军科技竞赛,将原创性竞赛成绩计入平时学分、纳入学员综合评定标准;组织校园创新日,组建科学连和科技学习小组等;定期邀请两院院士、科研大拿举办科技讲座;组织科技苗子开展创新创造能力比武;让青年学员依托各类组织、活动与项目进行探索试验,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他们对科技的兴趣,为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作者系空军工程大学政治工作处大校主任张 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