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要加强基础研究教育的一体化发展,培养创新型研究人才,为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队伍提供强大后备力量。
“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要有家国情怀,有探索创新的精神,有坚持的内在驱动力。”邵志豪认为,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需要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志品质、更高水平的创新思维和家国情怀的担当意识。他表示,对青少年基础研究后备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全面发展,激发创新兴趣,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张扬个性、展现优长。
作为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表示,中学应从三个方面为青少年培养提供助力,一是学校要分阶段、分专题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培训,提升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二是深化教师教研的内容和质量,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落实学科育人;三是需要增加深度思维与学术研究的探索,做好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邵志豪建议,要注重中学和大学课程衔接,为中学引进科学教育中的通识学习课程,同时增强中学生科研体验,为中学生开放更多的科学研究场所。另外,要鼓励中学生走进大学,利用大学的优质科研和教学资源深化学生的科学认知。
邵志豪表示,“中学生英才计划”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在导师和高水平科研团队指导下,提高了学生对科学的深层次认知,帮助中学生在解决科研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同时,应在教学内容中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让青少年从科研工作者身上汲取求真务实、钻研探索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品格。
邵志豪表示,“中学生英才计划”对学生的发展理念以兴趣和责任为导向,传递科学家精神,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人文情怀和世界胸怀的基础研究拔尖人才。
据介绍,“中学生英才计划”实施十年来,为中学生提供了丰富优质的大学科研与教育资源,发掘了大批对科学具备浓厚兴趣的优秀中学生。邵志豪提到,“中学生英才计划”在开展过程中引导不同的学生在开展科学研究过程中协同配合,提高了中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感受科技工作者风范,树立科学志向,成为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的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