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冯丹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应重视交叉学科发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注入动力。
冯丹代表表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数据存储产业产值大,发展快,对拔尖创新的专业化人才需求非常大,中小企业对数据人才的渴求尤其强烈。
冯丹代表建议,将教学与产业紧密结合,为企业培养更多兼具专业性和创新性的拔尖技术人才。她表示,基础研究是技术应用的地基,是技术创新的源头。基础研究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信息存储技术涉及计算机、微电子、材料、磁学、光学等多学科交叉,面对存储技术研发的复杂性,基础研究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都需进一步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既要面向系统性的基础研究,又要服务产业化应用,让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在解决重大科技难题时发挥关键作用。
冯丹代表提到,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基地,应该将优质的学科优势转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优势,同时应加强高水平科技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教学科研型教师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将前沿技术带给学生,扩展学生的视野,进而引导更多的学生成为基础研究人才。
“中学生英才计划”旨在让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中学生提前走进大学,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后备力量。作为“中学生英才计划”计算机学科导师,冯丹代表表示,“中学生英才计划”邀请了大批大学教师作为导师,向学生分享基础研究进展和前沿成果,通过开展专家科普活动,将大学的学科资源等优势惠及广大中学生,引导中学生对科学形成清晰正确的认知,进而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参加“中学生英才计划”的中学生可能在学科基础和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对此,冯丹代表表示,面对学生的基础素质差异,差异化的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待学科基础较好的学生,应引导他们开展更深层次的科研探究,持续激发他们的热情,扩展他们的视野;对待学科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需要观察学生的兴趣所在,结合其兴趣发掘自身的学科优势,进而引导他们在相关领域发展深造。
冯丹表示,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对科学研究感兴趣的中学生通过“中学生英才计划”能够对科学的认知逐渐具象化。她希望越来越多通过“中学生英才计划”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在未来能够成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