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研究气象变化 南极气象科考助力双碳目标

2023-03-13 10:28:54    新华网

南极大陆以大风、极寒闻名,最低气温可达-89.2℃,风速可达100米/秒,对气象监测挑战很大。长期、连续的常规气象观测,可以有效增强我国极地天气气候监测预报能力,对提高极地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评估准确度、保障科学考察、保护极地环境以及有力推进“双碳”工作意义重大。

2022年10月26日上午,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启程。255名队员分两批,分别乘坐“雪龙2”号和“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先后出征南极。这是我国第三次谱写“双龙探极”的新篇章。

考察队将在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沿线进行冰雪环境监测、天文观测;利用“雪鹰601”固定翼飞机,开展对伊丽莎白公主地等区域的冰下地形进行探测;对中山站、长城站进行越冬人员轮换及物资补给。另外,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还将围绕南大洋重点海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大气成分、水体环境、沉积环境、生态系统等相关领域的调查研究工作。

为此,我国气象部门四人随队实施相关任务。在航行过程中,他们将负责“雪龙号”走航断面的大气成分观测、气象观测和海冰观测任务,为我国极地大气科学考察及沿途大气成分探测积累资料,提高极地海-气模拟能力。抵达中山站后,部分人员将接替第38次南极科考队员中的气象工作人员,进行为期一年的气象观测和大气成分观测。

针对中国气象局首次参与的南极冰盖最高点-昆仑站考察和国家极地战略计划,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极地研究小组围绕风云气象卫星极地观测能力提升需求重点设计了陆(冰)面探测验证方案,围绕未来极地大范围考察需求设计了大气环境无人观测技术试验,并围绕极地天气预报能力提升需求制订了关键区域超低温气象站增设等多个科学试验计划。

近十年时间,极地科考软硬件配置的不断升级推动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一批批极地气象工作者不断尝试安装更适合极地气候的螺旋桨测风仪,一次次对轴承进行除冰改造,安装热照明灯具融冰,设计制作防水风叶,不断开展新技术仪器设备的试运行。随着科考站的站网建设发展,资料已可以实时直传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极大地提高了科考业务质量。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美测试超热水破解氟烷基有毒物质
下一篇:中国科大实现百兆比特率量子密钥分发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