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室温超导重磅消息,是突破还是炒作?

2023-03-10 10:34:43    环球时报

人类在21摄氏度条件下实现了室温超导的消息,令全球物理学界炸锅了!据美国《科学新闻》杂志8日报道,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团队宣布,他们已经创造出一种在室温和相对较低压力条件下工作的超导体。这在引来欢呼的同时也遭到质疑。到底这是一次“室温超导”的颠覆性突破,还是一场炒作呢?

当地时间7日,罗切斯特大学物理学家迪亚斯在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介绍了团队的研究新进展:在21摄氏度、1GPa(约等于1万个大气压)的压强下,镥-氮-氢体系材料中实现了室温超导。这远低于室温超导体通常所需要的数百万个大气压。迪亚斯表示,有了这种材料,近常压超导和应用技术的黎明已至。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材料化学家罗素·赫姆利说:“这是一项出色的研究。就超导性的证据而言,所提供的数据是非常有力的。”赫姆利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但过去曾与迪亚斯合作。但也有科学家态度较为谨慎。爱丁堡大学的物理学家尤金·格雷戈良茨说:“如果这是真的,那就是一个伟大的发现。我想时间会证明的。”

在网站Reddit讨论板上,这一话题的热度隔几分钟就往上升。有一批网友很嗨:要是室温超导真的实现,意味着包括可控核聚变、量子计算在内的领域,全都会被新技术颠覆。还有网友已经开始讨论这种新材料商业化落地的可能性。

《华尔街日报》8日称,一直以来,能够毫无损耗地传导电流的材料是非常不切实际的,因为它们通常需要满足非常极端的工作条件。如果这种超导材料的突破可以商用,可能意味着更持久的电池、更高效的电网和更快的高速列车,以及更好、更便宜的磁铁用于未来的核聚变反应堆。

不过,迪亚斯团队此前发表的室温超导论文曾被《自然》杂志撤稿。2020年10月,迪亚斯与内华达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封面文章,称他们在260万个大气压下,成功创造出临界温度约为15摄氏度的室温超导材料,是人类首次实现室温超导。但在两年之后,《自然》杂志撤回论文,称研究人员在数据处理方面存在违规行为。这削弱了人们对这些研究结果的信心。不过,本月8日,《自然》又发表了迪亚斯团队的新论文。

对2020年数据提出质疑的学者之一、日内瓦大学物理学家德克·范德马雷尔对《华尔街日报》表示,新论文的数据中也可能潜藏着与上次类似的问题。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物理学家豪尔赫·赫希称:“我怀疑(这个新结果)。因为不信任这些作者。”

针对相关话题,迪亚斯9日以邮件方式对中国媒体回应称,对这次的结果有信心。首先,这项工作在罗切斯特大学实验室和其他实验室都重复了好几次,并有第三方观察和独立的工作验证;其次,他们的论文已经经过同行审议,并符合出版物的严格标准;最后,他们还重新提交了2020年的论文供《自然》杂志再次审议。(任 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美测试超热水破解氟烷基有毒物质
下一篇:突破危险的界限——“临界点”究竟是什么?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