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羊法院把持续深化诉源治理作为人民法院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前提与首要任务,着力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与关口把控,案件增量有效控制,存量案件进一步消减。此外,运行中也面临解纷路径便捷度集聚度不高、调解机制辐射力引领力不强以及管理模式精准性有效性不足等问题。为此,青羊法院把准调解效能提升切口,着力“三端”优化专业调解机制供给,夯实诉源治理持续深化的坚实基础。
一是强化路径供给,诉前端织密多元解纷网络。增设民商事调解一站式服务窗口,集成事务咨询、风险评估、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等功能,立案时专人分类指导材料填写与整合。畅通调解中心与服务窗口对接渠道,推动调解立案同步进行、“一窗通办”。在人口密集、矛盾多发的重点区域内搭建驻街道调解点,提供调解员驻点调解与远程调解两种解纷模式,并接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青·云”智审等解纷平台,推动案件线下委托调解、在线自主配对与一键司法确认。聚焦劳动争议、道路交通事故、婚姻家事、物业服务等重点治理范畴,新增20名退休法官、律师、仲裁员以及选派11位专职调解员入驻调解中心开展调解工作,整体形成“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特邀调解员”的专业调解“网格”。
二是强化机制配套,审理端提升专业调解效能。一方面,与四川省保险行业协会、四川天府商事调解中心、四川省第三方医疗调解委员会等21家专业调解组织搭建诉调对接机制,整合行业资源优化诉调衔接。同步探索调解预评估机制,在诉前调阶段全面摸排送达地址,记录无争议事实,总结争议焦点,并记载于结案报告移交法官;依据流转过程跟踪纠纷进展,动态评估调解可能性,对不具备调解基础的案件,简案直接转入速裁团队快审,繁案移交专业庭室精审。另一方面,做深做实“示范诉讼”机制,针对商品房买卖、征地拆迁、物业服务等涉民生领域批量案件,选取2至3个典型案件先行立案,形成裁判规则引导类案当事人参照调解,促进类案高效批量解决。另外,创新采用“AI智能化线上督促+公证督促员线下调解”的执前督促方式,推送智能外呼、短信通知与不履行裁判义务风险提示“双线”运行,今年以来已督促26件案件自动履行,批量追索费用10件,促使40余名案外人主动将案涉占地两千余平方米的医疗器械移交履行。
三是强化运行规范,管理端夯实调解基础支撑。制定《特邀调解管理工作暂行办法》,创新特邀调解员奖惩制度,激励对集团案件的首案及重大疑难案件竭力调解,同时规范特邀调解员惩戒、退出机制,形成鼓励竞争、奖惩有度的良好氛围。注重调解队伍素能提升,组织专家学者、资深法官开展法律知识及调解技能培训系列讲座,定期开展调解业务竞赛。探索引入市场化调解收费机制,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在商事领域由专业调解组织收取少量费用开展调解,激发调解资源内生动力。(成都青羊法院供稿)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