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山西左云县:“四强化”培育年轻力量 赋能乡村振兴

2023-11-28 16:29:55   

左云县小京庄乡坚持把到村工作大学生任职工作作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强党政干部队伍储备的源头工程来抓,全方位加强到村工作大学生教育培养和监督管理,开展针对性教育培训,加强一线锻炼、强化管理考核、搭建成长平台、落实待遇保障,激励大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农村、干事创业,努力锻造一支有能力、重实干、敢担当、勇作为的到村工作大学生队伍,为推动全乡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强化制度,找准工作“立足点”。一是服务到村摸实情。在23名到村任职大学生中,3名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20名任村委主任助理,尽快转变角色,深入所在村,带着问题、带着感情主动入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掌握“第一手”资料,协助村“两委”完成各项日常工作;二是乡镇历练强本领。根据到村工作大学生所学专业和特长,在乡镇锻炼期间,将他们安排到合适岗位中参与乡镇工作,每人至少承担一项中心工作,引导到村工作大学生第一时间定好位,找准工作立足点。三是结合岗位明职责。结合全乡实际,健全完善了《小京庄乡到村任职大学生管理办法》,严格到村工作大学生日常管理,从严落实打卡签到、请示报告、工作纪实、请销假等制度,帮助他们及时把握岗位职责,扣好到村工作大学生成长的每一粒扣子,切实承担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使命职责。

强化帮带,提升工作“执行力”。一是立体化帮扶。实行分管片区领导、包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三级帮带”责任制,强化政治意识、规矩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协执行力,确保到村任职大学生思想作风有人教、工作方法有人带、生活困难有人帮;二是多元化培训。运用“书记课堂”“到村工作大学生课堂”“晨学课堂”“现场观摩”四个课堂,围绕农村政策法规、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公文写作、农村集体经济等工作,对到村工作大学生进行全方位培训,不断提升到村工作大学生学习能力、公文写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三是人性化关怀。建立乡村两级谈心谈话制度,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每月召开一次到村工作大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到村工作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存在的困难,心里的真实想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工作挑战。引导到村工作大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学习借鉴、比学赶超,促其发挥所长、成长成才。全力支持到村工作大学生立足岗位实际,扎实开展村情要素、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实地调研,鼓励支持他们开展政策宣讲、技术培训、领办电商,最大限度发挥到村工作大学生主观能动作用,有力引导到村工作大学生在基层一线增长才干,主动担当作为。

强化实践,深耕工作“责任田”。坚持给到村工作大学生“压担子”“加任务”,强化一线历练,有计划地组织到村工作大学生全面参与农村党建、森林防火、政策宣传、矛盾调解、安全稳定等重点工作,通过实操实训锤炼意志,积累经验,帮助到村工作大学生融入基层、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切实提高解决农村复杂问题的能力。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工作中,为行政村完善了相关档案资料;在市场主体倍增工作中,协助所在村村民办理营业执照;在其他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中,组织开展拉网式排查,走街串巷,逐门逐户了解房屋情况和安全现状等,逐步使到村工作大学生在一线工作中扛大梁、挑重担。

强化创新,点燃致富“新火炬”。乡党委、乡政府充分发挥到村工作大学生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搭乘网络“快车道”,组织开展“电商直播带货”助农惠农活动。首先打造宣传平台。创建“多彩京庄”抖音号,开设了“农村领头雁”“到村工作大学生助农日记”“京庄优品”“文旅宣传”四个专栏,明确分工、分组,让到村工作大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新媒体推介小京庄乡、推介自己。其次到村工作大学生在依托本土致富能人或者民间网络红人快手、抖音账号的基础上,注册自有账号,组建直播团队,团结协作、分工配合,不断积累直播经验和粉丝人气,逐渐扩大全网知名度,有效拓宽了农民和商户的销售渠道,在帮助农民解决滞销农产品、吸引乡村旅游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左云县小京庄乡 刘小超)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安徽黄山徽州区杨村乡第五届香榧文化节暨新农人创意运动会开幕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