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巴中巴州区鼎山镇:打好“组合拳” 场镇“换新颜”

2023-11-17 14:11:07   

当前,巴中各地各部门纷纷下足“绣花功夫”推进创文工作,乡镇也不例外。近日,巴州区鼎山镇结合“群众诉求大起底”,聚焦“急难愁盼”问题,从身边小事做起、从问题源头抓起、从群众关切的事干起,让群众从一件件民生实事中感受到文明创建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

盘活“闲置地”破解“停车难”场镇新增车位300余个

乡镇的创建工作,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基本。作为巴州区一个人口规模较大的乡镇,如何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鼎山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陈永林介绍,在开展创文工作中,该镇通过居民走访、入户问卷等方式打捞群众诉求,多渠道收集居民对于创文工作的意见建议,大家最希望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增设车位”。

根据反映的情况和前期走访调查,鼎山镇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突出重点区域划分、重点场所整合,挖掘可利用停车资源,破解群众的停车难题。“新建的第一个停车场位于杨家湾附近,以前那边脏乱差情况突出,不仅有周边居民在此种菜,还有搭建的各种棚子。在治理中通过协商沟通、拆除违建、平整地面等措施改造为停车场,规划车位80个。”陈永林说道,第二个停车场位于侨都华联超市附近,共有车位68个。此处之前是晒坝,荒废很多年,于是便通过盘活资源将此改造为停车场,极大缓解居民停车难问题。记者现场看到,该停车场周边也新建了公厕等便民设施。

除了改建停车场,鼎山镇南大街的改造也是变化之一。此前,南大街宽4.5米,路面严重破损,车辆随意停放、秩序混乱,拥堵等情况也经常出现。升级改造后,街面扩宽至24米,路面黑化,配套路灯40余盏,增设减速带、人行道,并在街道两侧规划停车位158个。“如今我们再不用为停车难烦恼,出门心情都好很多!”居民张晓琼高兴地说。

鼎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鹏介绍,截至目前,鼎山镇共增设停车位306个。下一步,该镇将继续将创文工作与群众诉求相结合,有效提升镇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让闲置空间变身成群众家门口的“幸福空间”。

投放共享电动车100辆 群众出行更低碳

“自从镇上有了共享电动车,我们日常出行便捷多啦!”对于场镇投入使用的共享电动车,周末放假回家的程大峰赞不绝口。他说道,以前取快递走路要20多分钟才到,现在骑车3分钟搞定,随时随地低碳出行。

据悉,为缓解交通拥堵,解决群众出行需求,在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鼎山镇党委政府多次协调各共享电动车企业,提出将场镇区域纳入运营范围的需求。“在前期规划选址阶段,我们在做好用户需求调研、点位实地考察的基础之上,也合理安排了共享电动车停放点的位置、区域面积以及投放的数量。”鼎山镇项目办主任王宇洪介绍,今年9月,该镇与自由行共享电动车企业合作,共在场镇街道投放共享电动车100辆。

如今,一辆辆绿色共享电动车的入驻给鼎山镇也带来了绿色出行新选择,切实打通了场镇居民出行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志愿者小王说,在日常管理中,他们会引导居民有序停放共享电动车,进一步营造文明和谐的乡镇生活环境,让共享电动车也成为鼎山镇的一道靓丽风景。

创文氛围浓厚 居民知晓率参与度不断提高

走在鼎山镇的街巷,映入眼帘的是醒目的创文宣传牌和公益广告。杨鹏介绍,为进一步营造创文工作的浓厚氛围,该镇首先将创文氛围营造、提高居民知晓率作为工作的突破口,不仅在场镇大街小巷所有路灯杆上新设置创文宣传牌108个,还常态化发放宣传资料、全覆盖开展问卷调查,提高居民知晓率和参与度。

氛围营造带来的影响如何?在此工作10年的环卫工人何凤英最有发言权。她说自己是鼎山镇居民,虽然每天干着重复的工作,但近几年来,她在工作中的获得感和自豪感明显增强。“通过创文,大部分居民知晓率高了,文明素质自然也提高很多,乱扔乱甩现象逐日减少。”何凤英说完,一旁的商铺老板董大强接着说:“镇上的环境越来越好,我们不能光看不动,也自觉把自家店门前收拾得干干净净的。”

此外,在创文工作中,该镇不断加大人居环境治理。一是在管线规范上下功夫,利用南大街改造工程,将南大街两边的所有网线一律实行地埋,同时组织电信、联通、移动、四川广电四家通信公司再次对场镇上现有的网线重新捆扎,清除空中飞线、各种废线,使场镇形象进一步提升。二是在污水整治上下功夫,对部分地段的主线管网进行更换,对破损管网及井盖进行修复,确保所有污水进管排放。此外,该镇新建灯光篮球场,增设了乒乓球台、健身设施等,满足居民锻炼需求。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钦州浦北头峰顶红茶获中华茶奥会茶叶品评大赛(茶王赛)红茶组银奖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