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市人民法院火井人民法庭现有干警5名,其中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1名、司法警察1名,年均受理案件450余件,平均结案时间36天。近年来,该法庭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作为法庭建设主线,探索出了一条服务农民、服务乡村、服务发展的新路子,不断赋予红色法庭崭新内涵。
筑强基层战斗堡垒
火井法庭与平乐法庭共建火井党支部,深入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进一步淬炼干警思想。开展“联创联建”活动,通过人员互补、案件调度等方式,解决法庭人力紧缺问题。延伸服务职能,探索“党建+”模式,将固定党日活动与支部共建、志愿服务等活动有机融合,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
构建枫桥司法网络
火井法庭将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五治融合”体系,建成由1个诉讼服务站、2个社区集中诉讼服务点,9个诉讼服务联系点组成的全覆盖红色诉服网络。针对当地“三费”“金钱给付”两大类重点案件,法庭加强判后释疑和随案执行,让败诉者口服心服,相当部分案件得以当庭履行。
根据主要纠纷类型,法庭向辖区群众提供借款、土地流转等格式合同范本,降低前端责任风险。延伸诉服职能,提供电话预约、上门立案、纠纷调解等便捷服务。2020年以来,法庭为80余名高龄当事人解决交通不便、信息不通问题。
此外,法庭启动“法律明白人”网格员培养工程,2020年以来,开展调解方法、基础法律知识类专题讲座30余场次,为辖区镇街培育多名骨干法治宣讲员。
做优产业司法服务
法庭主动延伸服务职能,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以前端法治保障服务乡村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旅游发展。护航重点产业发展,主动参与冷竹笋、中药材种植土地流转项目,协助解决土地流转、拆迁补偿等问题纠纷10余件。服务“三产”融合发展,对辖区“旅游新村”建设进行研判,提出9条前瞻性法律风险建议,服务产业健康发展。着力构建南宝山羌寨与本地群众和谐关系,羌寨从汶川异地搬迁到邛后,法庭扮演协调中间人角色,对民族团结、矛盾化解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外,法庭积极参与红色文化、长征文化宣传工作,策划相关配套法治宣传内容,扩大红色宣传覆盖面、普及面。加强游客服务,通过巡回审判,节假日法律咨询形式,让游客安享红色文化、切实感受“法在身边”。(邛崃市人民法院供稿)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