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文明实践 花开平昌

——平昌县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王家术    2023-11-08 22:37:24   

近年来,平昌县锚定设计最优、功能最全、全省一流、全市领先目标定位,围绕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主题,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着力把志愿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把新时代文明种在群众心坎上。

围绕“盘活基层、打牢基础”,着力构建共建共享、合奏合唱的新格局

按照“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群众最大化”原则,打通封闭资源、联通专属资源、综合职能资源。

让闲置资源“活”起来。在镇村两地利用闲置房,低成本解决无阵地的问题;在镇驻地所在村统筹办公房,开创性解决重复性的问题;在城市小区负一楼以及市民广场建设阵地,高效率解决机关化的问题,实现活动阵地整体提升、供需服务精准完善、活动开展常态长效。全县已建成“1+31+393+N”中心、所、站、点阵地“金字塔”。

让专属平台“联”起来。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等基层阵地,打造“文明实践+党群服务+社会治理”综合体,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一站多点”式服务体系。在县融媒体中心“两微一端”开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版块,手机终端一键供单、点单、派单、接单、评单,实现供需对接、精准服务。

让职能部门“动”起来。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组织协调、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责任体系,每月部署推进、季度集中研讨、半年评估检查、全年总结表彰。宣传部门变独奏为合奏、变领唱为合唱,调动教育、司法、妇联、科协等部门积极参与,构建了功能分区、服务精准、多方联动的服务体系。

围绕“凝聚群众、引领群众”,着力激发出彩出新、善作善成的新动力

按照“群众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更活跃、更实在、更有效。

在常态“用”中出效果。坚持创新搞活动,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拍摄快闪《强国一代有我在》,点赞、转载量超万条,并被“学习强国”省平台刊播。坚持常态搞活动,先后开展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科学普及等活动1000余场,惠及群众上万人。坚持开门搞活动,县文明办整体入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日均接待群众百余人,真正实现大门常开、内容常新、活动常有、群众常来。

在公正“评”中出动力。坚持群众评,开启群众评单“闭环”管理模式,什么需求群众说了算、谁来服务群众说了算、服务效果群众说了算。坚持组织评,实施志愿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开展比评促学、比评促干、比评促建,收到心愿时比行动、服务群众后比效果、锤炼能力中比成长。坚持社会评,邀请“两代表一委员”、退休干部等群体现场观摩评价,达成了文明实践能将群众的实事办实、办好的共识。

在逗硬“考”中出责任。县纪委监委将部门推动文明实践工作纳入部门乡村振兴帮扶和驻村帮扶实绩考核;县委组织部将深化文明实践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县委宣传部将推动文明实践履职情况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各考核牵头部门对照职责抓督导、从严从实抓问责,横向覆盖各部门、纵向贯通县镇村联考机制初步形成。

围绕“守正创新、开拓新局”,着力书写铸魂塑魂、有声有色的新篇章

聚焦“三色源动力 文明加油站”建设定位,结合平昌特色和地域独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立足“红色+”,组建“翻山铰子”宣演队。依托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翻山铰子”,运用“宣讲+文艺”的方式,用基层群众最直观的体验、最熟悉的节奏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开展各层级宣讲100余场次,受众2万余人,“铰子一响、理论开讲”品牌在中国新闻社《看见四川 你好早安》栏目报道。

立足“绿色+”,开通“码上志愿”服务号。按照“先设项目、再建队伍,先抓培训、再送服务”的原则,组建理论宣讲、政策宣传、文艺宣演、文明宣导、科技宣教、法治宣训、雏鹰宣育等7支志愿服务分队,开通微信“扫码”功能,链接扶贫济困、健康义诊、助残助学、公益救援等志愿项目,今年已开展了覆盖各行业、贯通县乡村的志愿服务两万余场次。

立足“蓝色+”,成立“乡音俚语”说事会。针对村建制调整改革两村合并后群众想法多、要求多、诉求多的现状,成立“乡音俚语”说事会,围绕村级“三务”公开、经济发展、公益事业等问题,按照“问、评、议、办、晒”说事流程,说“转”干部作风、说“通”村情民意、说“没”矛盾纠纷、说“清”发展思路,改善基层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者系平昌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济宁市任城区人民法院:“互联网+调解”让调解更有温度
下一篇:高效执行 当日兑现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