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瞄定产业定位 推动延链集聚

以工业振兴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韩君才    2023-11-08 22:13:52   

工业是现代经济的基础,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四川省委省政府“工业兴省、制造强省”战略部署,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细化了举措。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深入推进,我国正在加快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全省工业化也处于中期向中后期转型推进的关键阶段。

南江作为盆周山区、革命老区、脱贫地区“三区”叠加县,特色农产品、矿产资源富集,但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不高,制约影响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加快推进现代产业体系优化升级迫在眉睫、正当其时。

近年来,南江县坚持“园区引领、企业带动、项目支撑、集群发展”,形成了具有南江特色的品牌产业、产业链条。截至目前,全县有工业企业295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65家。202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6.97亿元。

一是主导产业逐渐突出,但结构不优、链条较短。全县紧扣新能源新材料、食品饮料、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深入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矿产资源开发以及风光水储新能源一体化发展,目前,全县“三大产业”规上企业达44家,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74.7%。但主导特色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传统资源型工业企业占比较大,整体结构单一。同时,以初级加工为主,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产业链延伸不够。

二是承载能力持续提升,但基础薄弱、支撑不足。全县规划东榆健康食品产业园、凰龙·乐坝新材料产业园占地6.33平方公里,建有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中小企业孵化园3.7万平方米,园区道路、输电网络、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齐全。但园区建成面积仅2.5平方公里,入园企业41家,其中规上企业仅16家,仅占全县规上企业总数的24.6%,园区集聚发展还存在差距。

三是发展动能加快集聚,但创新较弱、保障乏力。坚持政策、资金、土地和服务向工业倾斜,加强企业用地、融资、人才等保障,近5年来,累计保障工业发展用地657亩,探索创新“金牌保姆”“五个一”“巴中跑团·南江红色代办队”等服务机制,为企业开展全生命周期保障。但企业规模小,科技创新研发投入不足,内生动力不强。加之工业体系还不健全,资金、人才、技术、冷链物流等要素保障上还不够充分。

当前,南江新型工业正逐步迈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特别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乡村振兴以及省委省政府“工业兴省、制造强省”等系列重大战略,为南江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南江必须要立足自身基础优势,找准战略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全力推动工业跨越发展,以工业振兴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规划引领,提升工业发展续航力

科学优化空间布局。紧盯“一区两园四基地”发展布局和建设省级经济开发区的目标定位,科学布局新能源新材料、食品饮料、生物医药产业,持续提升三大产业契合度、显示度。科学编制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年度计划,确保园区布局科学、产业集聚、配套优化,力争到2025年,园区有效开发面积、工业营业收入、特色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总投资等指标达到预定目标,奋力创建省级开发区。

动态调整配套政策。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业发展政策体系,研究制定《工业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快推进工业强县的实施意见》《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等。严格落实省市《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方案》,全面梳理全县关于支持工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及时废止、更新相关优惠政策,科学制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大对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的相关政策,完善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载体建设、智能制造、品牌培育配套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平台。

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东榆工业园区管理机制,整合县经信局和东榆工业园区管委会力量,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建立健全“管委会+平台公司”模式,管委会主要承担规划编制、行政审批、协调指导等职能,国有企业控股平台公司承担园区开发建设、投资运营、专业化服务等功能,切实提升园区管理能级和水平。建立完善企业准入退出机制,深入实施“腾笼换鸟”行动,清退低效、僵尸企业,取缔不符合环保、规划的散乱污企业。

二、聚焦产业定位,培育工业经济增长极

突破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滚动谋划储备一批重点新能源项目,加快推动抽水蓄能、风力和光伏发电等项目前期工作,确保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纳入“十四五”实施、风能资源开发初步实施方案尽快通过省级审查。依托全县优质矿产资源,深化与石墨资源开发利用龙头企业合作,尽快推动解决石墨领域碳纳米管制造、碳基复合材料制备、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等关键技术,推动石墨烯、大规格特碳材料、功能涂料、阻燃材料、碳烯新材料等石墨精深应用取得突破。推动霞石精深加工(二期)落地,围绕霞石产业园,延链引进一批玻璃、陶瓷等建材下游企业,加快推动霞石资源开发利用全链发展。加快推动年产50万吨超细粉体新型材料项目竣工投产,逐步开发高端超细粉体材料,进一步发展下游复合材料,构建食品级、医用级、高端工业专用型超细粉体及延链产业,建成超细粉体新型材料产业园。

大力发展食品饮料产业。坚持“存量提质、增量聚焦”,围绕南江大叶茶、南江金银花,加快开发含茶叶、金银花或茶叶提取物的保健品、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重点发展南江黄羊系列罐头食品、低温肉制品、冷冻调理肉制品、肉干类休闲制品。依托杨坝、桥亭等地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饮用天然矿泉水、包装饮用水,培育壮大植物蛋白饮料、运动饮料等时尚饮品,构建“水(茶叶)—饮用水—精制茶及饮料”产品链。深度谋划储备一批优质成熟的招商项目,力争2025年创成食品饮料特色知名品牌3个以上,培育食品饮料龙头企业3家以上。

持续壮大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巩固道地中药材原料种植规模,年均新增道地药材基地1万亩以上,新增中药材产量8000吨以上。加快推进高端肝素钠生物提取加工厂、GMP中药饮片加工厂、凯丽康金银花基地等项目建设,金银花绿原酸提取运行投产。同时,紧紧围绕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保健品以及医疗器械等医药产业领域,抓好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储备包装及招引,力争2025年成链引进制造企业10家以上,生物医药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打造西部肝素钠生产基地,建成西部健康饮品聚集区。

三、突出平台建设,提升工业园区承载力

提升园区用地效率。充分考虑园区发展需求,将园区现状建设用地范围、未来发展拓展区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考虑,坚持工业用地指标向园区集中。推进存量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对批而未供土地,采取“落实项目供应一批、异地置换盘活一批、完善手续办理一批”等举措加大消化利用力度;对供而未用土地,坚持以用为先,采取“消除障碍动工一批、采取措施收回一批、帮扶解困利用一批”等举措加快处置利用。坚持“亩均论英雄”,推进园区低效用地清理,落实低效用地认定标准,实时更新低效用地企业数量及用地面积、税收、产值等,对“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的低效用地,按照追加投资、协商收回、协议置换、收购储备等方式逐地块、逐项目制定处置方案,倒逼低效企业加速转型升级或搬迁腾地。

完善园区基础配套。按照园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畅通园区之间交通联结,形成联动互通的大交通格局;进一步完善凰龙—乐坝、东榆健康食品产业园内部道路。持续优化重点用电区域电力设施布局,加快推动110KV、35KV变电站落地建设。高标准推进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重点规划布局适合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需求的多层标准厂房,2023年新建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到2025年累计新建30万平方米以上。同时,加快推动园区供水系统、燃气管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保障能力。

提升园区服务水平。深化园区扩权赋能,依法依规推动审批权限向园区下放、政务服务向园区下沉,优化办事流程,实现更多事项“园区办”。持续推行“红色代办队”“金牌保姆”“企业专员”“1+6+X”项目审查机制,深化落实企业服务员制度和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联系制度,拓展创新县级领导挂联、“驻厂联络员”等制度,提升园区服务水平。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争取“园保贷”“制惠贷”“订单贷”等优惠政策,探索建立县级风险补偿基金为企业担保贷款,最大限度提供多元金融产品,破解企业融资难等发展瓶颈。

四、坚持创新引领,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强化科技创新。聚焦三大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创建一批设计研发、中试生产、检验检测平台。加强与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加快推动南江金银花申报入《中国药典》,建立南江金银花中药材电子商务交易、现代中药、动植物提取物实验室等平台。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企业培育库,对入库企业给予“一企一策”靶向指导和服务,鼓励国有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支持园区与企业、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专业+研发+孵化”功能叠加、“技术+管理+资本”一体化运作的新型研发机构。

突出人才支撑。全面统计梳理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企业创新型人才需求,建立企业人才需求名录库;创新柔性引才模式,推行“编制吸引、政招企用”等方式,满足重点产业、企业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积极探索实施“星期日工程师”机制,用好用活成都、重庆、西安等地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专业技能人才。进一步加强创新型产业工人培育,依托小河职中、县职业中学,优化专业设置,深化“东迁西归”职教协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坚持精准引才,加强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合作,以在南江设立研究院的方式,引进急需创新型人才。

深化数字赋能。实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加快园区5G网络布局,大力推进5G基站建设,促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升级换代。坚持“互联网+协同制造”,推动物联感知设施共建共用,部署摄像、射频、传感、遥感和雷达等物联网感知设备,构建全面高效的立体化感知体系、环境监测检测体系及主要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在线防控体系。鼓励矿山企业启动“智慧矿山”建设,打造数字石墨矿山工业云,逐步实现矿山智能化升级。实施数字产业集聚升级计划,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应用,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生物医药互联网平台、企业服务云平台,推动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

(作者系四川省委党校第31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中共南江县委副书记、南江县人民政府县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大同市检察机关数字检察应用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
下一篇:高效执行 当日兑现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