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千阳浅纪

张锋    2023-11-07 16:48:53   

癸卯深秋,偶得一遇,赴宝鸡市千阳县公干月余。

公干闲暇,观其地,阅其史,识其人,赏其景,遂心悦情动而纪之。

省会西安西行170余公里、北折40多公里,即达渭河第二大流域千河中游川道地域千阳县。

千阳属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北依千山,南临千阳岭,千河穿境而过。境内山、丘、塬、沟、川皆有,地形地貌特点为“七山二塬一分川”。

千阳境内有二山,即南山北山。南山千阳岭,北山即千山。千阳岭,地理名称箭筈(kuò,指箭尾扣弦的部分)岭,源于陇山之吴山,西入县境,走向西南,止于陈仓区贾村塬;千山,主脉分导泾渭水系,又称“分水岭”,源于六盘山,由陇县入千阳县北,东伸至麟游、凤翔、岐山、扶风境内。两山之羽,沟塬纵横。山沟、丘壑占地七成。千河自西向东,形成一川,一川为界成二塬,南面叫南塬,北面称北塬。古有“群山千障出,数里一川开”之说。

千河是千阳人的母亲河。古称汧(qiān)水,名于汧山。系渭河在宝鸡境内北侧的最大支流,源于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唐帽山南麓石嘴梁南侧,于陈仓区千河镇冯家嘴村汇入渭河。千河全长152.6公里,域内流长36公里。千阳人大都居住在川道和塬上,千河川道一直是千阳最富庶的地方。清代千阳八景中第一景就是“清汧东注”。

先有千山,再有千水,后生千阳县。千阳境内多处新石器文化遗址表明,距今约6000~7000年前,先民于此耕作放牧,生息繁衍。夏商时期,在周部落活动区内,“故其民……好稼穑、殖五谷”(《史记货殖列传》)。周孝王时,秦非子“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史记秦本记》),完成秦人由游牧发展为农业民族的转变。千阳设郡县溯于距今2228年前的西汉高祖二年(前205)。刘邦平定雍州后分县南部地置隃麋县,北周天和五年(570)恢复县制,并以县城位于千河之北得名汧阳县,至今1453年。历上千阳县城曾历5次搬迁。第一次,隃麋县县治在今城关镇千川村,以县城东边一块美丽的沼泽地的名字定名;第二次,北周天和五年(570)汧阳县县治移至今晖川河滩,古时称马牢城;第三次,建德四年(575)县治移至今武家磨村西;第四次,元至治二年(1322)县城移至今毗庐寺东;第五次,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县治移至今城所处。

中国地理文化,山南水北谓之阳。以此论之,千阳岭位千山之南故称千阳岭,千阳县城位千河之北谓之千阳。亦可称千阳为双阳之风水宝地。

千阳历史绵长,镌刻着秦汉遗风。先秦文化发祥地之一、古丝绸之路重要驿站。

千阳人杰,古有三贤。“七山”养育了孔子七十二贤之一燕汲,赴鲁求学,数归故里,设教育人,筑台望鲁,史称贤哲;“两塬”培育了西汉哀帝丞相司直郭钦,无私无畏,上书弹劾,浩气千秋,志称廉直;“一川”孕育了唐代中叶名将段秀实,赤胆忠心,镇守泾原,安定边境,谥号忠烈。此贤哲、廉直、忠烈者,一世之雄,并称“千阳三贤”。

千阳地灵,景胜物丰。古产隃麋墨、桃花米,今有佳质矮砧苹果、莎能奶山羊。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

今日之千阳,秀水绕山城。宝鸡市饮用水源地,拥有关中最大水库冯家山水库,7000公顷水域碧波荡漾,100万亩林地环绕渔阳,可越千山、赏朱鹮、游千湖,全域生态水面39万平方,王公渡遗址、天池沟水文化公园百姓可亲水乐水,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全国首批命名,是中国白杨之乡。

今日之千阳,乡村振兴示范。全域实施“六大统筹”、聚力推进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分类整合,分类施策,产业集聚提升、治理模式创新,文体设施齐备,乡村环境优美,基层治理有序。实现全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七连优”。

今日之千阳,刺绣甲天下。刺绣、剪纸、布艺等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享誉全国,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刺绣之乡、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刺绣虎头帽上春晚、登邮票、亮相北京冬奥会。

今日之千阳,赓续丝路传奇。千阳果业辐射丝路,香飘寰宇。坚持以苹果和奶山羊为两大首位产业,2012年从荷兰率先引进矮砧苹果苗木和技术,深耕矮砧苹果变革,实现了品种领先、标准领先、苗木领先。

未来之千阳,蓝图已绘就。“一城三区四基地”战略引领,绿为底色、和美先导,宜居宜业,百姓殷实,城乡巨变。关天生态区、宝鸡后花园、幸福新千阳的美丽画卷徐徐延展。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成都市郫都区人民法院:实质解纷暖人心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