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四川省公检法联合召开打击治理“电诈”新闻发布会

2023-11-01 16:59:52   

10月31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四川省检察院、四川省公安厅召开全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新闻发布会。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叶明通报了2022年以来全省法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成效。

 

 

据悉,2022年以来,四川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最高法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决策部署要求,聚焦组织架构、专业素能、诉源治理、反诈宣传等关键环节,紧扣“公正与效率”主题,为四川社会大局稳定和群众财产安全作出了积极努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和稳稳的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除骗务尽,全链条依法从严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2022年以来,四川法院一审共受理涉电诈案件8055件,判处刑罚1.6万余人;生效判决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708人,判处罚金刑4亿元。今年1-9月共受理涉电诈案件4597件,判处刑罚9140人,分别同比上升50.7%、30.3%。着力打造精品案例,持续培塑四川典型。审理部督“5·09”系列案,被最高人民法院写入2022年“全国两会”工作报告,省政府领导专门批示在全省推广经验做法;办理南充“4·01”专案,获国务院联席办调研组肯定;泸州邓强辉案入选全国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十大典型案例。

优化组织架构,推动反电诈工作蹄疾步稳

创建“一组·一办·一庭”模式,全方位梯次推进。以“领导小组”为大脑,高站位决策牵总。以“反电诈办”为枢纽,高速分流推动。以“审判庭”为载荷,统一调度、整合资源,有效提升办案进度和质量。

创新“监督·领导·办案”模式,全链条压实责任。严格厘清并落实上级法院监督责任、办案法院领导责任、审判人员办案责任,通过领导包案、约谈通报、培训指导、倒排工期等方式,真正做到责任边界清晰、层层压实。

创立“分案·跨级·同步”模式,全时段高效推进。部督“10·18”专案分案5件,由四川高院统筹推动跨级审判,指定成铁中院、成铁一分院两级法院受理,三级法院联动,确保全案同步顺利审结。

培优专业素能,助推反电诈审判质效提档升级

立体式培训开展实战“大练兵”。四川高院统一组织“条线培训”,围绕电诈审判经验、庭审技巧灵活采用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庭审点评、视频交流、个案研讨等方式,组织全省法院法官及法官助理逾400名参训,培育一支业务过硬的反电诈审判铁军。省公检法联合开展“交叉培训”,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有效疏通电诈案件侦、诉、审、执全流程,统一执法思想,凝聚共识、汇集打击治理合力。精心组建“反电诈智库”。逐层推荐、严格遴选39名优秀员额法官,组建覆盖三级法院的反电诈审判专家库,重点开展难案研判、大案指导、专项督导、教学培训,有力辐射带动全省法院电诈案件审判质效整体提升。

做实能动司法,助力反电诈诉源治理落地有声

调查研究破难题,精准“理后端、除已病”。结合国家级、省级电诈课题,主动调研涉电诈案件审判实务新情况新问题,3篇调研报告获省委领导肯定性批示,1篇课题获评省级优秀。针对全省打击涉“两卡”犯罪工作中突出问题,省公检法组建联合调研专班,赴多地办案一线座谈交流、实地观摩、问卷调查等,共同会签形成四川省办理涉电诈案件《工作指南》《工作机制》,以规范促公正、以机制提效率,不断提高四川省反电诈共治能效。绵阳、南充等地法院结合辖区涉电诈工作实际,联合公安、检察等部门先后出台会议纪要、办案问答等指导性文件,合力绘就反电诈“同心圆”。

司法建议开良方,主动“抓前端、治未病”。全省法院从“坐堂问案”到“主动出诊”,延伸拓展职能,利用法院涉电诈案例资源富集优势,主动研判分析社会治理短板弱项和行业监管漏洞,做实做细“一建议一对策”。2022年以来,全省法院共发出涉电诈司法建议书752份,回复率87.1%,充分发挥“审理一案,教育一域,治理一片”的诉源治理功能。此外,以问题、目标、效果为导向,不断探索创新司法建议举措,如双流区法、检两院共同制发全省首例电诈“联合建议”,向辖区内四家电信运营商公开宣告送达,督促整改。今年以来,全省司法建议效果显著提升,1-9月司法建议回复率同比提高17.5个百分点,其中达州等地法院回复率达100%。

立足川法特色,引领反电诈舆论场成型见效

用足新闻发布会,打造联合特色宣传品牌。“5·09”系列案一审宣判后,四川高院抓住宣传时机,联合省公安厅、检察院、通信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社会通报打击成效,十余家中央及省市媒体到会采访,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专题报道。用好典型案例“活教材”,开设法治特色公开课。精心选取四川省多发的虚假投资型诈骗——“6·2”特大“荐股”专案,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群众监督旁听,“线上+线下”三地远程视频开庭,中国庭审公开网同步直播,让庭审过程演绎为普法公开课。

各类媒体资源汇聚奔赴,凸显法院特色新闻热点。与封面新闻、四川法治报联合开设“法官来了”专栏,资深法官面授“反诈宝典”;拍摄反诈微电影《小心!有诈》,法院干警倾情出演,三级法院全覆盖、高频次、多渠道播放,营造全民反诈浓厚氛围。各地法院立足地方特色,不断丰富创新宣传形式、内容,如锦江法院发布《组团“碰瓷”,马路“戏精”获刑》,纳溪法院“酒麒麟”普法志愿者送法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企业。

通报表示,四川法院下一步将继续坚持高位推动,全面压实各级法院政治责任,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提供组织、人员、智力、物资、后勤等有力保障。继续坚持依法打击,严格执行法律、司法解释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继续坚持科技支撑,充分运用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开展审判宣传、财产执行等活动,助力构建“打防管控宣”一体化防控体系。继续坚持综治为先,按照“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思路,推进关口前移,广泛发动群众,加大对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着力铲除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土壤,提升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效能。

省公安厅刑侦局政委蒋挺通报了2022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成效。省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二级高级检察官罗江通报了2022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成效。省法院反电诈办副主任、刑三庭庭长王明奎发布了四川法院2023年度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十大典型案例。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对发布的典型案例进行了点评。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大同市云州区峰峪乡:“三点聚焦”助力创城再上新台阶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