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市水务管理局深入贯彻国家、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各项部署,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敢创新、出实招,不断提高服务标准、完善服务规范,聚焦企业及用户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在办理环节上做“减法”,在主动服务上做“加法”,努力推动用水便利化、服务高质化,“水润万家、惠泽民生”的理念更加沁人心田。
流程再造,升级“1100”新模式,实现“过程无感”
青岛市水务管理局联合7部门推出以“零申请”“零材料”“零跑腿”“零收费”为主要内容的用水报装“四零”服务模式。通过前置服务、主动服务、容缺受理、并联办理,创新“1100”服务模式,将用水报装环节最少压减为开栓通水1个环节、办理时限最短压缩为1个小时,申请零材料、零费用。
李家庵第二小学工程位于李沧区,地面标高60-75米。该项目地势较高,属供水管网末端,易出现供水压力不足、水量不够问题。青岛市水务管理局通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的共享功能提前获取了项目信息,随后立即会同青岛水务集团启动前置服务,勘察现场、编制接入方案,并由“客户代表”帮办代办主动与住建部门对接,将项目红外线已建成未移交市政给水管道验收移交供水企业接收管理,“客户代表”帮办代办了占掘路等审批手续。用户自行完成红线内给水设施建设后,供水企业配合用户完成开栓通水。全程按照“四零服务”模式办理,从组织现场联合勘查、确定供水方案、完成设计图纸、实施施工建设到竣工验收、开栓通水实现“一站式”上门服务,真正做到了用户获得用水“无事不扰、有事即办、过程无感”。
转变模式,实施“三上门、三集成”新服务,实现“水事无忧”
今年以来,青岛市水务管理局采取“大摸排”“大走访”“大落实”“大集成”“大推广”五项措施,转变服务模式,推行“一线工作法”,先后两次组织市场主体满意度调查,广泛走访回访重点客户、街道社区,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用户获得感、满意度。截至目前,全市共组织进社区100多次,走访企业300多次,上门发放政策清单、宣传手册、工作明白纸等1万余次,解决各类问题600多个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在太清路社区供节水宣传活动现场,一位社区居民反映水壶底部出现的水垢,担心饮用后影响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工作人员针对居民提出的问题耐心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并介绍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及我市水质符合国家标准,的实际情况。为了打消居民疑虑,水质检测中心工作人员携带专业设备来到居民家中,现场采集水样并带回水质检测中心进行专业检测和分析,检测结果出来后第一时间告知用户本人并将检测结果在小区的公示栏进行公示。
延伸拓展,推广“青水管+”新业务,实现“服务增值”
市民王先生8月22日接到家属电话,得知表后管道突发漏水,但因工作无法及时赶回家中,拨打了96111热线求助电话。青岛水务工作人员接到电话后,马上启动“青水管+”便民服务,迅速赶到用户家中,免费为用户维修了表后管道,协助用户清理积水,带走维修垃圾,及时保证了用户家正常用水,为用户解决了后顾之忧。8月28日,王先生趁自己短暂假期,将一面写有“精诚服务 为民排忧”的锦旗送到水务部门,感谢水务部门提供的“管+”服务,让他们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据了解,今年青岛市水务管理局推动“青水管+”向各区市延伸,在全市供水行业推行“一免一查一服务”模式,帮办群众“挠头事”,指导各区市结合本地实际,印发“青水管+”便民服务明白纸,明确服务范围、内容以及延伸服务收费标准。截至目前,累计办理业务2075个,均按时限办理完成,用户满意度不断攀升。在此基础上深化“客户水管家”便民服务模式,推出“133”网格化服务体系,形成三级管理网格,与街道“社区网格员”对接,主动发现问题、及时协调沟通,做到“民有所呼、我必有应”。
并联互通,打造“集成处理”新流程,实现“一报全通”
青岛市水务管理局积极实施“网上办”“掌上办”,推行线上、线下、官网、公众号和大厅窗口多种报装途径,让信息多跑路,让客户少跑腿。积极对接“市政公用报装一件事”,落实“12+N”市政报装主题服务“多审合一、一事全办”,打造“全周期”“全覆盖”的供水服务新格局。推进电子证照证明社会化应用,依托“爱山东”App等渠道,实现用水报装、水表校验、更名过户、变更用水性质、终止用水等用水服务事项“亮证”即办。推出“引导服务”新举措,通过视频连线、电话、发送维修知识短视频等方式,远程引导用户解决用水问题,缩短了用户等待上门的时间,极大的提高了供水企业服务效率。
近期家住市北区的一位用户拨打服务电话,反应家中水龙头开关突然失灵,因片区维修人员正在外出服务的路上,上门更换水龙头需要2个小时。为避免自来水浪费,维修人员加上用户微信,视频指导用户找到阀门并进行关闭,随后发送更换水龙头的短视频。用户在短视频的引导下,自行更换了水龙头。事后居民称赞供水企业制作的短视频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服务更是温馨到位。(青岛市水务管理局供稿)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