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州区大和乡朱垭村的牧草加工厂内,一阵酸甜的味道扑鼻而来。工人正在用铲子将已经粉碎好的青储饲料送入裹包机内,经过压缩、加密等工序后打包,随后被规整地摆放在厂棚处。
“这股酸甜的味道是牧草发酵的味道,收割打包好的牧草饲料会发酵7到15天,目的是产生菌种,方便肉牛消化吸收。”牧草加工厂负责人刘文虎介绍,牧草成熟时节不同,其季度加工量就不同,预计今年青储饲料可达2万吨。
如此大的产量,自然离不开大量的人力物力。据了解,大和乡牧草加工厂已购入青储收割机、三缸液压机、青储裹包机等农机设备,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生产出不同干湿度的青储饲料。加工厂雇佣了30多名本地村民务工,让当地村民实现了不出远门就能就业。
“现在种植1亩牧草的成本比较高,但到了第二年,因为有了种子和经验,种植成本会大幅下降。”刘文虎介绍,当前加工厂的主要原材料是从当地农户处回收的秸秆,还有自己种植的大象草。“一年可以回收2000吨秸秆。自己种了1000多亩,主要分布在朱垭村、东溪村、界牌村,每年收割两次,一年可以收获2万吨。”
据了解,大和乡牧草加工厂于今年正式投产,占地面积10亩,厂房占地面积3700平方米。大和乡牧草加工厂的投用,不仅增加了秸秆的回收利用,实现变废为宝,还促进了当地老百姓就业,补全了巴中肉牛产业链的一环。“我打算明年采购烘干机、制粒机,丰富加工产品,同时扩建厂棚,实现更多青储饲料和农机设备的存放。”刘文虎说。
(责编:张若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