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绿水青山催生富民之路

——“两山”理念下的右玉巨变 

2023-10-08 15:15:12   

绿色是右玉的本色,生态是右玉的灵魂。

右玉干部群众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着力构建生态环保“一盘棋”大格局,全县呈现出发展理念、发展业态、发展路子、发展气象“四新”良好态势,既生动诠释、有力实证了绿色发展理念,也推动全县初步实现由生态建设样本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样本的嬗变,走出了一条共同缔造下的绿色富民之路。一幅天蓝、地绿、水净,宜居、宜业、宜游的动人画卷正徐徐铺开……

美丽画卷的背后是右玉人多年的绿色坚守:从新中国成立初,右玉坚持植树造林,推动绿色发展,将一个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小县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

 

经过70多年的绿色接力,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图为2019年的石砲沟。

 

右玉之“痛”和右玉之美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沙堵门。”祖辈们传唱的民谣勾勒出了昔日右玉黄沙漫天的景象。

右玉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与内蒙古毗邻,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属于海拔高、降水量少、无霜期短的地区,再加上明清时期长达300多年定期的毁林烧荒,解放初期,右玉的森林覆盖率低于0.3%,沙化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76.4%,导致右玉自然条件恶劣,狂风肆虐、黄沙漫卷,土地贫瘠、民不聊生。

从1949年右玉县第一任县委书记领导全县干部群众植树造林种草开始,历届县委、县政府换班子不换方向,换领导不换目标,一任接着一任、一届接着一届,连续的全县规模的植树造林种草,右玉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闯出了一条北方生态脆弱地区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森林覆盖率提升为57%,被誉为“塞上绿洲”,并在2010年荣获“联合国最佳宜居生态县”。从“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到“联合国最佳宜居生态县”,右玉县的实践经验无疑为我国现在的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典型的范本和可供移植的宝贵经验,带给我国诸多有益启示,创造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右玉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推进绿色发展,从“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要想风沙住,就得多栽树”,到“坚持绿化彩化财化一体提升、治山治水治气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治理”,尽管发展环境、工作重点在变化,右玉历届县委、县政府都认准了绿色是右玉最鲜明的主题,也是右玉精神最靓丽的底色。

右玉县持续厚植生态优势,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建立多元化投入、多主体参与、多样化治理的运作模式,实施国土绿化、污染防治、水土保持等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在全域宜林荒山绿化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林业建设项目,加大退化林改造,持续巩固全域荒山绿化成果。推进右玉县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不断提升全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果。

右玉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逐步建成了苍头河国家湿地公园、黄沙洼国家沙漠公园、南山森林公园等一批生态观光旅游景区。大力发展起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森林文化旅游产业,2020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宜林荒山基本绿化目标,右玉也成为全国第一个以县命名的全县域4A级旅游景区。

从“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沙化严重地区,到宜居宜业宜游的全县域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生态质量的持续改善,不仅增强了右玉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让右玉人民拥抱了更美好的生活。

曾经这里最稀缺的颜色,因生态建设而逐渐浸染上了绿色。

 

右玉干部学院 徐吉摄
 

“生态”的初心和“福地”的信心

右玉县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把“聚焦守护绿水青山,持续推进生态系统治理”列为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中的第一项。对于右玉来说,这一举措是具有深意的。

近年来,虽然右玉地区生产总值逐年上升,增速名列全市前茅。但作为农业县,长期形成的“民富县穷”为右玉县的发展造成了现实制约。对此,右玉人并不讳言。在政府工作会报告中,右玉坦言:“大”的支撑还不足,经济总量在全市盘子中的比重偏小。

正是这样清醒的认知,右玉勇敢地喊出了“美丽幸福新右玉”,也喊出了右玉人的普遍心声。右玉人期待美丽幸福新右玉的发展目标,能为经济体量较小、财政资金薄弱的右玉探索出融合“生态”和“幸福”两篇文章的解答之道。

结合县情实际,右玉以政策倾斜为主要手段,充分挖掘生态优势,定向释放生态红利,走出一条统筹生态民生、协调增绿增收的生态补偿助力脱贫之路。

良好生态为右玉在一个战场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战役奠定了坚实基础。2018年8月8日,右玉县成为山西首批摘帽的国定贫困县。2022年,全县人均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0910元,同比增长4.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2237元,同比增长10.6%,增速全市第一。

让绿水青山有“颜值”,金山银山才更有“价值”。右玉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持续做好转化绿、拓展绿、提升绿、共享绿“四篇绿色文章”,拓展生态产业链,做大做强生态经济。科学统筹“种绿”和“种富”的关系,通过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创新,让生态价值转化释放“生态红利”,让人民群众享受“绿色福利”。全力打造10亿元生态羊、5亿元沙棘、5亿元粮油蔬果、1亿元小香葱、1亿元边鸡5条产业链,全县羊的饲养量年均达到80万只,特色杂粮种植保持在40多万亩,2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研发药食同源康养产品5大系列160多种;大力推进以沙棘为主、其它鲜干果为辅的特色经济林建设,改造低产低效沙棘林12万亩,全县沙棘林总面积达到28万亩,年采摘沙棘枝果5000多吨,发展沙棘加工、销售企业12家,产值达2亿元。聚焦“双碳”目标,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绿色交易所合作建立绿色低碳发展实践基地,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首日交易,着力打造全省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

满怀着“生态”的初心和“福地”的信心,右玉的目标就是让更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成为令人更加憧憬向往的“生态福地”。

 

右玉县充分利用玉龙马文化产业园,大力发展体育游,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观看比赛、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有力促进和带动了全县旅游业的加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稳定增收。图为2019年玉龙国际赛马公开赛。

 

“幸福”的雄心和“品质”的决心

对于美丽幸福新右玉,右玉有着更为清晰而具体的表述:持续优化“六大要素体系”,坚定不移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着力打造了具有右玉鲜明地方特色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升级版”。

面对“生态”和“幸福”两篇文章,右玉想要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让民更富、县更强、城乡更繁荣。

在实现路径上,“六大要素体系”体现出右玉的决心——持续优化生态空间体系、持续优化生态经济体系、持续优化生态环境体系、持续优化生态生活体系、持续优化生态制度体系、持续优化生态文化体系。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构建公共绿化圈”“让群众更好享受到城在林中、绿在城中、花在眼中、家在园中的幸福生活”“努力让群众的钱袋子更鼓”“让群众尽享文明成果”“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翻看“六大要素体系”,这一个个带着温度的语句,无不体现出右玉追求“生态”“幸福”的主线和决心。

右玉人说,他们就是要以对历史、对城市、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在发展中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断改善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右玉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提供了“美丽”资本。

走进右玉县新城镇邓家村桃花源生态休闲产业园,只见各地游客驱车来此,采摘游玩、露营烧烤、游泳垂钓……笑语晏晏,热闹非凡。

步入园内,溪水环绕,绿树成荫;露营基地里,天幕、帐篷、美食与欢笑声交织,自然气息扑面而来;千亩温室大棚里,香瓜、葡萄、桃、圣女果等瓜果蔬菜长势喜人,前来游玩的家长一边提着篮子,一边培养孩子动手能力。

“从采摘到民宿,从‘卖产品’到‘卖风景’,从观光赏景到深度体验,园区实现了旅游要素‘全链条式’发展。”桃花源生态休闲产业园总经理曹振国介绍,现在每天住宿游客平均在100人左右,这些游客在园内游乐设施、蔬菜采摘、特色家禽上消费,不仅提高了经济收入,还带动了邓家村20余名农民劳动力就业。

山清水秀绘画卷,锦绣右玉迎客来。右玉县凭借着宝贵的“右玉精神”财富,依托蓝天碧水净土的良好生态,因地制宜,多业并举,“绿树转生态、生态变资源、资源促发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形成。建起全省首家以生态文化旅游为发展方向的示范区,建成杀虎口、苍头河、南山公园等景点景区,推出红色右玉精神研学、绿色生态休闲康养、金色西口文化体验“三大”精品旅游线路,着力打造春有探春之旅、夏有避暑之旅、秋有丰收之旅、冬有冰雪之旅的“四季之旅”生态文化旅游品牌。西口文化体验基地、国际一流的赛马产业发展基地、北方知名的油画写生创作基地、塞外首选的避暑休闲养生基地、全产业链的康养食品加工基地“五大基地”初具规模。引入民间资本2亿多元,新建了中陵湖、红旗口、康熙大营、桃花源等项目,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体验场景,延伸文旅产业链条。全县拥有乡村生态观光景区22处、农家乐50家,净增文旅康养市场主体200余家,初步形成了差异化、特色化、集群化的民宿康养产业格局。2022年,全国年度县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百佳样本中名列十佳,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接待游客510万人次,同比增长10.8%,实现旅游收入30.5亿元,同比增长9.9%。

绿水青山美如画。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一个充满盎然生机的右玉正大步迈向未来……(朔州市生态环境局 张志武)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南阳市卧龙区审计局开展审计执法人员能力提升专项活动
下一篇:山西阳高县:立好“四字规” 从严从实抓好党费管理工作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