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四川巴中:巴州大地处处好“丰”景

2023-09-28 11:48:09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金秋九月,硕果累累。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近年来,巴州区积极贯彻落实省“10+3”现代农业产业决策部署、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求,围绕“三线”布局,聚力“三区同建”,坚持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质量强农,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巴中片区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巴州力量。

如今,在巴州大地上,处处涌动着丰收的浪潮,充分展示了乡村新变化、农业新发展和农民新风貌。

藏粮于地 粮食生产稳中向好

稻穗低垂,稻谷飘香,又是一年丰收季。

在巴州区鼎山镇,观坪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农业技术人员正驾驶着收割机在稻田中来回穿梭,收割、脱粒、粉碎秸秆等工序一气呵成,一派丰收景象。

鼎山镇观坪村位于巴州区南部山区,山地多、平地少。近年来,依托高标准农田改造,观坪村1700亩农田实现“小田”变“大田”,改造后的农田地势平坦,适宜机械化操作。

“我们一共种了1200亩水稻,以前人工收割水稻,人工费加上生活费,差不多要500元一亩,现在机收只需要180元一亩,既省成本又节约时间。”鼎山镇观坪村党支部副书记张朋介绍。

近年来,巴州区着眼于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建设,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旱改水和撂荒地治理等措施大力改善山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今年,巴州区水稻种植面积26.1万亩,为了让水稻及时抢收,巴州区组织40余家专合社、家庭农场投入300台联合收割机开展水稻收割作业,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巴州区坚决扛牢产粮大县政治责任,着力建设川东北优质粮油生产基地,以鼎山镇、凤溪镇为重点精心建设巴州区南部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万亩,辐射带动10万亩,重点突出“水稻+油菜”两个主导产业,通过“稻-油”轮作相互关联,建设粮油烘干中心1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处、粮油加工厂1处,创建“泰昌香米”优质稻米绿色品牌。积极探索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与四川台沃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共同在鼎山镇观坪村打造1000亩优质高效粮油示范片。

今年以来,巴州区聚焦粮食安全,全面推进粮油生产发展。持续巩固1.47万亩撂荒治理成果,改造低质经果园0.3万亩种植粮食,推行“农户+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发展机制,引导有效保护耕地利用,落实大春粮食播面61万亩。同时,建立“万千百”示范机制,建成区级万亩示范带3个、镇级千亩示范片20个、村级百亩示范点254个,全区示范面积达到18万亩。全区小春粮食丰收,大春基础扎实,小春粮食产量可达9.06万吨、油菜产量可达3.39万吨。

巴州区还探索建立“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户+脱贫户”的联农带农机制,由省级龙头企业四川恒兴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与各类粮食种植、收购主体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推进园区农产品订单种植。今年,园区内主导粮油产业总产量1.63万吨,订单收购1.18万吨,订单率达72.4%。园区大力引进和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3家、专业合作社130家(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4家)、家庭农场99家、股份经济联合社30家,形成了公司连接市场、市场带动基地、基地带动农户的格局。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参与,实现科技和农业相结合、企业与农户相结合,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收的三赢局面。

特色种养殖蓬勃发展 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北纬31°的独特位置、中国南北气候交界处的资源禀赋、全域无重金属污染的碧水和净土,孕育了巴州区地方农产品绿色、生态、有机的高颜值、好品质。

在曾口镇椿树村,700多亩柑橘全部挂果,硕果累累,小孩拳头大小的果子已经逐渐泛黄,再过一个多月,这些柑橘就将上市。椿树村以产业园区为基础,大力发展粮油、果蔬、畜禽养殖等主导产业,实行产业发展一体规划、基础设施一体实施、公共服务一体推动,去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6.9万元。

产业兴旺,才能富民强村。自从村里有了致富产业,收入一年比一年多。截至目前,柑橘已带动全村70多户村民稳定增收,村民们切实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

在巴州区玉堂街道桥炉村的蔬菜大棚内,前不久,刚刚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农业农村部表彰为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蔬菜种植大户吴伽玲这两天正抢抓天气种植莴笋、茄子等。100余亩的土地被他种得满满当当。

因为吴伽玲的带动,2022年上半年,巴州区将吴伽玲合作社所在地桥炉村,规划为巴州区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源源不断的为巴城提供蔬菜。整个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蔬菜种植区2000亩,并配备智能育苗中心1处、冷藏保鲜库1处,主要种植辣椒、莴笋、豇豆、茄子等蔬菜品种,年产量预计可达6000吨,年产值预计可达1200万元。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增加10万元以上,长期带动周边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园区务工、自种自收等稳定增加收入5500元以上。

丰收的季节,除了瓜果蔬菜,还有高粱。

站在三江镇白皮山向下眺望,长约4公里的高粱种植带被种的满满当当,红彤彤的高粱穗随风摇晃,一串串穗粒饱满,迎风摇曳。在初秋艳阳的照耀下,丰收的喜悦映红了农户的脸庞,1000余亩高粱每亩至少能收获600斤。

近年来,巴州区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提升蔬菜生产能力,提高蔬菜种植品质,促进蔬菜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确保“菜篮子”稳产保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巴州区出栏生猪30.12万头,同比增长4.21%。完成鼎山镇首市村1.7万头肉牛标准化育肥场项目所有牛舍基窝的开挖和混凝土的浇灌,年底可完工投产,全区发展年出栏10头以上的养牛户200余户。在蔬菜种植上,以特色蔬菜为重点,全区上半年蔬菜播面达到8.5万亩。

农村改革持续深入 振兴活力不断激发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目的,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改革是重要途径之一。

在水宁寺镇,网店、银行、超市开到了村口,健身广场上老人们怡然自得,新建起的学校窗明几净;在清江镇巾字村,一条崭新的柏油马路直通现代农业科技园,园内果树成片,职业农民忙碌不停……现代化的新农村,在巴州区比比皆是。

今年上半年,经省委、省政府同意,2022年度四川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市、区)名单出炉,我省10个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市、区)入选,其中,巴州区是巴中市唯一上榜区县。巴州区是第二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也是全省农村改革及城乡融合发展综合试验区。

2022年,巴州区聚焦系统集成、关键突破,统筹推进29项国省改革试验任务;探索闲置宅基地预收储机制,《落实五项权能强化宅基地管理》获评全国典型案例;聚焦务好“熟地”、整治“生地”、盘活“流转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着力深化东西部协作,签订《义乌·巴州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实施5类26个项目,探索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新路子。

乡村要宜居,人居环境治理是重点。

走进化成镇长潭河村,一幢幢别具特色的川东北民居错落有致,产业欣欣向荣、群众安居乐业,村民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劳作。近年来,长潭河村先后被评为省级“四好村”、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长潭河村党总支先后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近年来,巴州区聚焦农村改革,全面激发农业发展活力,努力创建新时代美丽新农村。

狠抓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推进“政经分离”改革,全面运行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服务平台,建立部门挂联、考核“红黑榜”、集体经济收入与干部奖励挂钩等制度,清理农村集体资产47.11亿元,预计全年全区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50%。

推动农业综合改革。认真实施2022年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项目,新颁发《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3本、《农业特色产业所有权证》2本、《农业标准化基地用益物权证》2本。加强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管理,及时查处村民违法占用土地建房行为,巩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成果,扎实做好农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创新宅基地和承包地管理,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持续盘活人、地、钱,为乡村振兴添动力,农村改革经验位居全国前列。

广袤田间播种新希望,美丽乡村孕育新动能。巴州区正持续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农村美丽宜居建设,不断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让农民得到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巴州区委宣传部供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四川什邡交警全力加强秋季道路交通管理
下一篇:铜川市总工会三项举措提升干部综合素质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