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穿针引线“时尚活” 织就古今“双面绣”

——浙江龙泉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项目建设侧记

石平    2023-06-05 17:13:09   

 

初夏时节,山水间,香菇满目,阡陌田垄;剑瓷场,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竹产业,以竹代塑,“低碳新路”;望瓯·陶溪川,海纳百川,南腔北调;工地上,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走进龙泉,这里处处剑瓷闪耀,古韵灵动,人声鼎沸。

剑瓷春秋,万物生长。如今,近“百岁”的“浙江省立改良瓷业工厂”,处处激扬青春力量,续写精彩华章——5月26日,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招商启幕暨《论剑》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作品展开幕仪式及其系列活动隆重登场。

赴“文化”盛宴,同享“时尚”望瓯。院校领衔、专家同行,行业大咖、青年才俊、设计团队、企业代表等500余名嘉宾——大家带着荣耀和责任,带着一张蓝图,走进浙江、相聚龙泉、观时尚、访企业、谈体会、促创新、推合作。

“文润龙泉,臻致品质”,从两千多年前吴、越、楚三国鼎足的交界之地,到青瓷之都,宝剑之邦,香菇之源,再到全球首个入选人类“非遗”的陶瓷类项目……今天,龙泉锚定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县域样板目标,以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塑造发展新优势,驱动增长新引擎。

先行者,倡导者,引领者,“千年剑瓷+香菇之源+文创故事”,刚柔并济,美丽经济持续释放——

各美其美!立足文化根基,打造“古韵”特色品牌。聚焦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打造文创特色品牌。面对老树、老物件、老厂区、老建筑……一头“汲古”,一头“润今”,守正创新,推陈出新,如何彰显文化特色,激发文化活力?

织就古今“双面绣”

增添“时尚文化”靓色,做实“特色产业”品牌

实现“古“与“今”良性互动,“非遗技艺”助“千企发展,万人创业”加速,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掌声不停,‘吸粉’无数。伴随着古乐声声,”一场“活起来的云南纳西族传统歌舞表演。让前来围观的游客和市民沸腾了。“‘接长手臂’,传统文化进文创街,让更多身边百姓一饱眼福。也有我们一份社会责任。”龙泉望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话语质朴。

“不仅带来一种视觉上的享受,通过一幅好作品,让‘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在龙泉落地生根。”走进龙泉望瓯·陶溪川园区美术馆,被眼前70余件不同画作所震撼,这些均来自中央美术学院23位在读博士研究生。

 

望瓯·美术馆一角

 

龙泉望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安威介绍,通过建设艺术家驻地、艺术教育、国际交流项目等举措,街区希望吸引来自全国甚至全球各地的青年学生、青年艺术家及创业者来到龙泉,用年轻的视角重新定义青瓷文化和宝剑文化,让非遗文化活起来,把中国美学带向全世界。

将视野再转回这片历尽百年沧桑而不俗之地,曾经“省立改良瓷业工厂”“龙泉农机厂”“小三线工具厂”“540艺术瓷厂”……这里既拥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工业遗存,又兼具优美的自然环境。

“现在有颜值,更有价值了!自从我家楼下这块‘被遗忘的角落’更新改造后,阻路畅通了、老物又活了。每天来这溜达一圈,已成为我们的日常。”78岁的龙泉市民李玉根不禁感慨。

依然矗立的“烟囱”“水塔”成为新的时尚地标,依旧挺拔的“古树”下一群来自外国音乐人玩起国潮音乐……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项目位于浙江省龙泉市城区西南部,前身是一座占地197亩的工业遗产,最早可以追溯至1917年创办的“浙江省立改良瓷业工厂”。以其临山靠水的优越地理位置和青瓷技艺、宝剑文化、香菇文化、名人文化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成为龙泉的城市文化客厅。

 

蓝天白云下,老水塔变身文化新地标,让“工业锈带”成为“文化秀带”

 

如何让传统文化与日常相遇,如何让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修旧如旧’,读懂深厚历史文脉尤为关键。”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项目,由中国建筑设计院等四家单位联手合作、崔恺院士等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携手完成。

“乘风破浪潮头立  ‘扬帆远航’正当时。”不久前文旅部出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管理办法》,旨在进一步提升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发展水平;今年五一期间,一些音乐节选择离开一线城市奔赴二三线城市,并迅速推动了地方文旅消费的复苏……如何进一步创新文化业态,激活文化产业创造力,是当前和今后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2023年龙泉市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要打造一批文创体验馆、月光经济群、网红打卡地,塑造一批青春、时尚、动感的城市生活场景。

“这与我们最初的想法完全契合。”安威认为,既能高度利用区块内原有的小三线工具厂、540艺术瓷厂的工业遗产,挖深挖透龙泉的文化文脉;又能整体衔接宝剑小镇、青瓷宝剑苑、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等龙泉文化景点,带动城市发展,使城市功能更趋完善。

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致力于用现代化的方式赏玩艺术,用艺术氛围重塑城市生活方式。街区内不但建有“望瓯·美术馆”“邑画廊”等艺术展览场所,还将入驻集文化、艺术、休闲与一体的城市书房,以书店为载体构建城市文化能量场,为市民提供一方文化滋养的绿洲。

"穿针引线”时尚活

激活新业态,拓展“活”的空间

整合山水资源、迎合非遗特点、融合文旅特色、集合业态特长——穿针引线,织就古今文化“共富图”。

灯光璀璨,音乐响起。活动当晚,艺术广场、特色小吃……人头攒动,创意集市更是引来了不少人驻足。

 

集市长廊,人流如织 (谷为怀摄)

 

“今天光线上就出了5000多元货呢!”一脸阳光,陶瓷青年匠人王森,来自江苏徐州,大学工艺美术专业,毕业后与在景德镇陶瓷大学读研究生的女朋友相遇,一年前两人扎根龙泉。一个电视台文化线“奔跑“,一个青创区入驻“第一人”。

“让更多人会技艺、能设计、有品牌,好生活让明天更有奔头。”像王森一样的青年“龙漂族”,仅2022年就新引进了不下200人。

“既要做活创意集市,也要做靓创客邑空间。”活用移动模块搭建摊位、巧用老建筑布置展区,“共舞”集市文化与创意空间,通过交流与体验,让文创产品“活”起来、“动”起来。

陶瓷摆放、宝剑陈列、漆器上架、饰品挑选……在望瓯邑空间,“二期”青创客、00后手艺人曹文博在展台前忙碌不停,“做一名新时尚‘啃老族’,把老祖宗留下的‘老技艺’与自己所学的设计制作融为一体,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一边创业,一边带动更多年轻人来龙泉,发挥各自‘拿手活’赚钱,还可通过开设非遗研学体验课程,让更多人体验感受非遗的魅力,一举多得。” 看到有活力的年轻人,一旁有着近30年的“老手艺”人、龙泉市九龙青瓷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汉弟忍不住上前搭话。

“让更多人会技艺、能设计、有品牌,好生活让明天更有奔头。”通过龙泉市青年双创中心入驻项目路演,获得在龙泉经营陶瓷等工作室的机会,可以享受一系列“双创”的优惠政策。

王森、曹文博精神文明“双丰收”的背后是文化绽放的结果。

政府引导、规划引领、市场运作、守正创新、盘活资源,社会搭把手,出份力,非遗来上手、展技艺……资金、人才、培训、场地等方面汇集青创集群,可谓软硬兼施显魅力、刚柔并济有活力。

“这里文创氛围浓厚”“既有奖补,又有免租,财政部门联合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还有街道给予暖心政策支持”“每当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贴心指导”……吸引四海乡贤,广纳天下英才。赢得“非遗人”“背包客”一片赞誉的背后,是深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构建文化“IP生态链” ,蹚出“特色文化+文旅融合”奔向文化共富的新路子。

“融传统手工艺、迎当代艺术,展思维艺术,燃智慧火花。”拓展望瓯·陶溪川旗舰店展示空间、‘牵线’创客售卖区、布置邑画廊、创新邑酒吧等艺术创业空间……微光成聚,八方合力,“添砖加瓦”,努力搭建好青年创客孵化基地“四合院”。

“共富田野”迈新步

东边产业开新花,西边文旅结硕果

“接长手臂、扎根文创”“实现对非遗传承人和非遗文化产业进行全流程有效监管和更贴心服务”。

龙泉,一边是丽水“一带三区”中的经典文创区排头兵,一边是存在产业布局分散、产业发展慢、发展规模小等“硬伤”。

如何从处州“排头兵”跃升至长三角乃至全国文创“尖刀连”?2019年,恰逢景德镇陶文旅集团正在四处寻找可再创“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一夜爆红”奇迹的地方。双方一拍即合。

“‘龙’‘景’”茶好,源于“”‘泉’‘德’”。“龙泉与景德镇有着不解之缘,同为瓷都,同为手工业城市,是有着相同DNA的遗产城市联盟,有着共同的历史使命。”景德镇陶文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熊洪华说,“希望各类有为青年加入到这个充满了希望,还在生长的,有无限可能的空间中来,共同把望瓯·陶溪川打造成为剑瓷文化的国家名片,长三角的文化会客厅,充满故事的龙泉记忆,创新创业的时代平台。”

回望龙泉古城,这里是传统“城”和“市”双重体系融合的典型范例,龙泉城乡聚落系统是浙南传统生产生活体系延续的独特载体——在不知不觉中塑造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气质。

 

5月27日,在龙泉青瓷博物馆一展柜前,年轻妈妈向孩子讲解青瓷哥窑与弟窑的故事

 

“处州十县好龙泉”。这里有“万山磅礴看主峰”,这里有八百里瓯江扬帆起,这里是两千多年前吴、越、楚“三国演义”之地,这里是青瓷之都、宝剑之邦、“地球村”人工香菇栽培发源地,这里也是浙西南革命老区所在地。

“回溯过往,聚焦当下。”文化产业提质增效离不开创新,需要示范引领脚步不停歇,视野更宽广,志向更高远。

高速、国道、铁路……“2023年将是龙泉市交通项目建设最集中、投资额最大的一年。”龙泉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人说。龙泉将由一个“剑场”“瓷都”,“速融”为“杭州圈”“上海帮”“温州商”。“共舞长三角,共建海丝路”将不再遥远。

龙泉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国锋表示,近年来,龙泉坚定不移推动文化龙泉建设,聚力打响‘文润龙泉 臻致品质’文化品牌,始终坚持以文塑城、以文促旅、以文惠民,培育可阅读、可慢行、可感知的城市文化品质特征,奋力打造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典型示范、新时代文化高地的县域样板。(中共龙泉市委宣传部)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石家庄市桥西区第三幼儿园开展西藏阿里地区幼教同仁学习交流活动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