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哈市呼兰警方:“一村一辅警”助力打通平安乡村建设“最后一公里”

2023-06-05 15:52:39   

在农村地区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有这样一个长年驻扎于此的群体,他们不仅是村民熟悉信任的人,更是派出所民警们的亲密战友,他们就是“一村一辅警”。

2018年以来,为不断夯实平安乡村建设基础,哈尔滨市公安局大力推进“一村一辅警”建设,呼兰分局在贯彻落实过程中,深入结合本地乡镇村屯区域较多的辖区实际,将“一村一辅警”作为农村地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与缓解警务压力的关键举措,积极联动属地街道、乡镇政府以及村级两委,在辖区内162个行政村中,以1:1的比例要求,共计配备了“一村一辅警”162名,实现了农村地区“一村一辅警”全覆盖。

于文和是文化村的村两委成员,也是沈家派出所“一村一辅警”中的一员,主要负责文化村的治安防控工作。“平时我们都是在村委会值班,所里要求开展什么工作,我们就直接在村里配合。今年,所里建了农村警务室,我们有了固定的办公地点,工作起来也方便多了。”于文和说道。

2022年以来,呼兰分局在哈尔滨市公安局部署开展的公安派出所“两队一室”警务模式改革中,再次对“一村一辅警”工作职责、考勤考核等相关配套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补充,也对经费、服装、装备、办公场所等方面给予了大力倾斜。多方面的保障,让“一村一辅警”建设逐渐走上了正规化、专业化、规范化的道路,帮助他们在收集社情村情动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隐患、安全宣讲以及“护春耕”“保秋收”等各项工作发挥着更重要、更突出的作用。时至今日,他们已经成为农村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村里跟城里情况不一样,很多乡亲们不是沾亲带故,就是多年的街坊邻居,很多小问题更愿意私下沟通解决,这让很多矛盾纠纷和其他治安信息很难排查和收集上来,但是‘一村一辅警’都是常年居住在村里,他们对这里的情况更熟悉了解,很多工作在他们的配合下就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可以说,他们就是农村地区治安工作的末梢神经。”沈家派出所民警胡良志向刚刚分配到派出所的新警详细介绍着“一村一辅警”。

今年的4月的一天,文化村村民老刘气冲冲地找到了“一村一辅警”于文和,称自家养殖的十多只鸡被两条狗咬死了,其中一只被自己困在了笼子里。于文和一边安抚村民情绪,一边迅速将情况上报派出所。随后,民警迅速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发现狗主人为村民的邻居刘某。当时,双方因赔偿事宜争执不下,为此,民警在“一村一辅警”的配合下,共同围绕邻里关系、同村情谊等方面进行劝说。最终,刘某主动向村民赔礼道歉,承认自己看管不慎,表示愿意赔偿,双方就此消除分歧、达成共识,并对民警与“一村一辅警”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表示认可和满意。

“于文和是我们村的老人儿了,大家伙都特别熟悉,也特别信任他,现在他在村里当了辅警,谁家有个大事小情还没等找他,他就到了,还跟我们一起忙前忙后,这一点我们特别认同,也特别感谢他和警察同志对我们的帮助。”面对民警的回访,村民留下了真挚的话语。

于文和只是“一村一辅警”中的一个缩影,还有很多像螺丝钉一样的“一村一辅警”,他们散落并扎根在各个村落中,与这里的派出所民警坚定守护着乡村的安宁与祥和。

(责编:汪翠萍)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湖北十堰: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