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寿光市深入贯彻落实《潍坊市“无证明办事”提质扩面2023年行动方案》要求,聚焦“减”“免”两个核心,以“无证明是常态、要证明是例外”为目标,充分挖掘“无证明办事”业务需求和应用场景,积极探索将“免证办”应用拓展到社会服务领域,逐步构建“全市域、全事项、多场景”的“无证明办事”服务体系,有效提升群众办事满意度和获得感。
应用场景“多样化”畅通服务路径
围绕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领域“无证明办事”需求,寿光市首批推出涵盖便民服务、招标采购、教育服务、医疗卫生、税收财务、金融服务、人才服务等7个领域21个场景“无证明城市”社会化应用。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组织人社局、医保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积极揭榜开展全市首批“无证明城市”社会化应用试点,认真梳理经验做法,制定不动产抵押、医疗卫生、人才服务领域“无证明办事”社会化应用工作推广方案,全力实现身份证、营业执照等高频证照在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领域“免提交”。在不动产登记领域,推出“人机交互式”不动产抵押“免证办”模式,以各银行为点,设立不动产抵押登记便民服务点,群众在银行即可完成授信到登记申请再到出证,真正实现“一次不跑”。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围绕参保群众看病就医的实际需求,推出“一码通行”“一码通办”,群众在家经扫码身份认证后即可上传相关电子材料办理医保事项,群众看病、就医、拿药仅凭手机扫码就可完成,真正实现“零跑腿”。在人才服务领域,构建“网上申请、在线办理”的无证明服务模式,“就业报到”“企业线上招聘登记”和“单位就业登记”实现免证办和全程网办。
证照延续“无感化”实现快办即享
从“系统、服务、群众”三个维度着手,抓住“智、帮、省”三个关键点,按照“先易后难、稳妥推进、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在文教卫体领域率先试点推行延续类证照无感化、全情化审批,着力打造政务“智脑”。
“智”即智能、智享。利用大数据分析和建模技术,建立“无感审批”服务管理系统,充分应用各级、各部门证照信息资源,搭建电子证照库,共享分析证照信息,实现对企业、群众办事需求的精准预判、即时感知、定向推送和智能处置,让政务服务由“被动等待”变为“主动找人”。目前已梳理12类、1855条证照信息录入“无感审批”服务管理系统,2022年7月份系统启用以来,共发送定向提醒短信1242条,完成无感延续业务212件。
“帮”即帮办、帮跑。工作人员在核实服务对象身份、明晰办理意向并确认授权后,为其提供全方位帮代办服务,帮助服务对象填报申请信息、审批各类手续;涉及多部门、多业务的,协调各事项并行联办、同步审批、帮办代办、及时出证、即时更新。自2022年7月份以来已帮办代办各类业务480余笔。
“省”即省心、省力。系统自动“盯紧”数据库内证照“保质期”,通过到期前一个月短信提醒,避免证照过期失效的情况发生。持续创新审批方式,通过建设线上审批系统、开发手机端便捷审批程序、打造便民服务站点等举措,推进业务线上办理、指尖办理、就近办理,减少企业群众跑腿奔波。同时提供证照材料免费邮寄和旧证回收服务,实现群众“人坐家中,证照到手”,努力做服务企业群众的“贴心人”。
清单管理“制度化”提供有力保障
为保障“无证明城市”建设工作的全面实施与规范运行,营造改革创新、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寿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制定出台了《证明事项“免提交”清单动态调整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清单管理,推动“免证办事”常态化、制度化。该办法明确了动态调整的内容及原则,即证明材料和“免提交”方式都可调整,但要遵循法定、便民、高效、最优原则,要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办事效率。证明材料的新增、变更和取消都规定了相应的调整情形,调整时要向市“无证明城市”建设专班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经研究审核后方可实施。“办法”的出台实施,解决了清单改革推进中的后顾之忧,为“无证明城市”建设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据介绍,下一步,寿光市将持续加大“无证明城市”建设力度,扎实推进“无证明城市”扩面提质,进一步推动电子证照跨部门、多领域共享应用,拓宽“无证明+”应用场景延伸,有序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减证办”“免证办”,让政务服务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让办事群众企业的体验感更优、幸福感更足。(寿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