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人民视点 > 正文

山西朔州平鲁区:

以新思路大项目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3-03-23 11:10:17   

2022年,平鲁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1.9亿元,比去年增加37.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4.6亿元,比去年增加7.7亿元;原煤产量1.08亿吨,发电量284.2亿度,分别占全市总量近一半。平鲁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分量更加凸显。在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的同时,超额完成全年保供任务,在国家能源保障大局中作出了平鲁贡献。

2023年,平鲁区聚焦重点任务、瞄准主攻方向,敢与强的比、敢向高的攀、敢跟快的赛,迈好新步伐,跑出加速度,力争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推动平鲁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大跨越,更好服务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

 

 

创新破题 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

2023年,平鲁区突出抓好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化拓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围绕做好煤、电、煤化三篇大文章,着力推进“五个一体化”,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加快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今年,该区重点推动安太堡2×35万千瓦发电项目建成投运,完成总投资950万元的苏晋能源、格盟国际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加快煤化工一体化发展,加快推动中煤平朔煤基烯烃、普勤低热值煤分级利用、新耀清洁能源低阶煤分级分质利用、华朔德光碳基新材料等项目,为打造全国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作出平鲁贡献。同时,该区依托北科大冶金学院、中石化石科院等科研院所,大力发展固废新材料产业,推动昌昕高岭土深加工项目年内投产。

聚焦“双碳”目标,平鲁区积极开展碳捕获、碳利用、碳封存等降碳技术成果转化利用试点,推进煤炭产业和降碳技术一体化。加快煤炭和新能源一体化建设。该区全力推进总投资56.9亿元的5个风电项目、5个光伏项目、1个储能项目建设,确保年底全部并网运行;积极推动中煤平朔煤矿废弃巷道先进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源网荷储氢”一体化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落地,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力争2023年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到40%。

加快推动煤炭产业数字化转型。平鲁区重点推动后安、国兴、芦家窑等4处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和大恒、党新、森泰等17处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建设,积极推广智能装备应用,逐步实现煤矿关键岗位、生产过程智能化,推动煤炭产业和数字经济一体化发展。

突出抓好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产业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低碳硅芯产业领域,该区加快推进总投资35.97亿元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6月底见到成效,为项目落地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加快推进低碳硅芯产业研究院建设,力争5月底全部完工。持续推进总投资642亿元的11个入园项目,确保7个已开工项目年内建成投产,4个未开工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在氢能产业领域,该区依托煤电、煤化工产业优势,立足氢能全产业链,积极推动上游制氢、中游运输储存加氢、下游绿氢商业应用,为全市氢能产业发展试点探路。积极推动成立氢能产业联盟,争取朔州氢能产业园落户平鲁。在绿色数字化产业领域,该区加快推动三次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强农村地区5G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G基站188座;开展“两化融合”工业互联网赋能“两个转型”进园区进企业活动,加快北方智碳计算大数据项目建设,推动数实融合、数字赋能。

思想破壁 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2022年,平鲁区粮食总产量达到1.9亿斤,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到28.4亿元,同比增长32.4%。2023年,该区将锚定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聚焦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让乡村振兴的梦想在脚踏实地的探索与实践中一步步成为现实,释放出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无穷能量和伟力。

 

 

坚决抓好粮食稳产增产。该区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和管理,一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撂荒地整治,完成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剩余2.72万亩施工任务,启动实施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8万亩,总产量达到2亿斤。

大力实施“特”“优”战略,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该区重点建设莜麦、荞麦、胡麻等特色种植基地8.5万亩,种植大豆玉米带状复种及清种大豆3万亩、菌类50亩,种植优质牧草7万亩。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支持下水头现代农业产业园投运,推动白堂乡年产8万吨燕麦乳系列饮料生产线建设,挖掘利用好当地特色种质资源,大力研发红山荞麦新产品,发挥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带动更多优质农产品打入中高端消费市场。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该区启动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实施白堂乡3个村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改造工程;实施建成区周边符合条件的农村生活污水并网改造工程;新建长城1号旅游公路支线11.5公里、“四好农村路”50.9公里;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改造提升基层供销社,建设乡镇惠农服务中心2个、村级惠农服务站4个、农村综合服务社3个,建设现代仓储、物流配送体系,持续提升农村宜居宜业水平。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高标准打造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沿线美丽乡村,打造一批“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宜居村落。

凤凰古城历史悠久,记录着平鲁的历史,维系着平鲁的血脉,是边塞文化的优秀遗产。2023年,平鲁区按照打造国内首座戍边特色军事文化5A级旅游古城的目标,开春即开工,加快启动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管廊、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该区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井坪新城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味;凤凰古城和井坪新城建设的“两城建设”有效地促进城乡融合。

实干破局 绘就民生幸福“新画卷”

平鲁区从群众内心最急盼、感受最深刻的痛点和堵点入手,用情、用心、用力办实事、解难题。2022年,全区财政收入八成以上用于民生事业,解决各类民生实事300多件,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3年,平鲁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决做到民生投入优先保障,民生工程优先安排,民生需求优先满足。

 

 

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多渠道支持灵活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开展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及务工农民、灵活就业和新业态就业人员等群体参保扩面。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建立适应新高考综合改革管理制度体系,确保现行教育教学模式实现顺利过渡;持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好学前教育布局优化和扩容增量,持续深化与山大附中全方位战略合作,巩固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发展卫生健康事业,进一步深化医改示范区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及城乡医疗服务体系,优化配置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将分级诊疗病种扩大到130种以上。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巩固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区中医院项目建设,确保年内投入运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着力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提档升级,全力做好文化传承与文物保护工作。此外,要全力推动殡葬改革,加快殡仪馆、骨灰寄存处、生态公墓建设进度,力争年内投入使用。

相关负责人介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平鲁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突出党建引领,建设一区两城,写好两本答卷,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开创新局面”任务要求,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平鲁力量。(平鲁区委宣传部 谢宏 范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巴中南江县组织开展纪检监察干部“铸忠魂·锻利剑”全员培训活动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