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河北水勘人,积极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矢志不渝助力发展。从支撑“海洋强国战略”到参加雄安新区建设,从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到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河北水勘人以行做笔、爱当墨、海天为纸、地成册,书写着现代地矿的壮美诗篇。
逐梦深蓝
2012年,河北省水勘院设立海洋地质环境研究所。十年间,他们以梦想诠释对地质工作的热爱,以科技创新驱动海洋地质扬帆远航。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通知》,在全国尚属首例。河北省自然资源厅成立专班,组建了由河北省水勘院牵头的技术支撑团队。为精准获取普查数据,项目组沿河北省海岸线徒步400余公里,先后对3331处海水养殖区、24个渔港、79段海岸防护工程、45处滨海旅游区等重点隐患对象进行了逐一调查及测量,对各类海洋灾害影响状况及损失进行了走访调查,确定了河北省海洋灾害隐患区域。
2022年5月,成果报告顺利通过评审。普查进度位列全国第一,与会专家给予高度评价。该项目的实施,摸清了全省海洋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掌握了全省沿海海洋灾害承灾体防御水平现状,为河北省海洋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奋战雄安
2017年4月1日,党中央、国务院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奏响了开创历史、引领发展的澎湃乐章。水勘院积极响应、主动作为,在第一时间组织精锐技术力量连夜奋战,开展支撑服务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地质资源环境研究工作。河北省地矿局组织开展并由河北省水勘院负责牵头实施了“十队百机千人”工程地质勘察大会战。
2017年入夏以来,华北大地始终笼罩在高温和暴雨交替的极端天气之下。会战打响后,雄安新区持续高温,日最高气温达到37-39℃;两次雷电强降雨过程,降水量均超过50毫米,对野外施工形成严峻考验。全体参战人员践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首战必胜”的目标,与时间赛跑、为信念而战,圆满完成任务。勘察成果在支撑雄安新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地下空间、交通、能源等专项规划方面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数据。
此外,河北水勘人还参与了《雄安新区水土质量与工程地质调查》《白洋淀流域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等多个项目。
聚焦蓝碳
“双碳”目标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河北省水勘院持续聚焦蓝碳领域前沿技术研究,拓展相关科研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挖掘“蓝碳”潜力,为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擦亮蔚蓝底色。
8月的唐山南堡经济开发区湿地内,《河北省盐沼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调查与评估试点示范研究》项目组的技术人员站在松软的芦苇丛中,手持ASD光谱仪,正在测量盐沼植被反射率,为研究获取基础数据。盐沼生态系统是生长在滨海湿地的固碳“达人”,该项目是河北省水勘院近两年来承担的第三个蓝碳研究项目,将在盐沼生态系统碳储量现场和遥感调查与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定量评估试点区域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掌握河北省盐沼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本底情况。
端牢“铁饭碗”
能源是工业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河北省水勘院以加快建设能源强国为己任,积极投身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2022年夏天,《河北省1:5万马庄幅、北庄幅、走马驿幅、稻园幅地球化学测量》项目组的技术人员向着大山深处进发,采集山谷中的“水系沉积物”样品。历经艰险背下山来的样品,被精心地筛分、标识、登记、整理,终于在中秋节前夜全部整理完毕。大家从下午开始装车,直至次日凌晨3点,2214件样品被分装成19大箱,装满两辆卡车。这些毫不起眼的“砂石”静静地躺了亿万年,项目组成员左肩挑着太阳,右肩担着月亮,倾注心血将它们送出深山,来唤醒沉睡于地下的宝藏。(河北省水勘院 刘晨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