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健康 > 正文

“多巴胺戒断”帮助自律生活?专家:处于平衡才是最好的状态

2023-06-09 18:06:08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

受访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成瘾医学科主任医师 陶然

 

近日,网上流行起了一股“多巴胺戒断(Dopamine Detox)”风潮。其理论认为,多巴胺是大脑分泌的让人快乐的物质,游戏、短视频都可以刺激分泌,廉价又易得,但若长期如此,大脑就会对这种感觉上瘾、产生依赖,让你觉得别的事情都很没劲,因此,应当对多巴胺进行科学管理,通过暂时停掉手机、社交媒体、性爱、酒精、刺激性食物、药物、网络游戏等“戒断”多巴胺,“重置”大脑中多巴胺受体的刺激阈值。

上述理论似乎颇有道理,但很多人的“戒断日记”却透露着浓浓的伪科学气质。多巴胺,真的只能提供一种“臭名昭著的低级爽感”吗?人们是否真能通过某些“禁欲”行为远离多巴胺?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在社交媒体上浏览发现,大家选择的多巴胺戒断方法五花八门,大致可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初级包括调整作息、早睡早起,禁食零食、饮料,保障水果摄入等;中级包括限制每天的娱乐时间,不玩游戏,同时增加阅读量和运动时间;高级践行者则完全取消娱乐时间,甚至不听音乐,每天花一小时在线下爱好上,戒掉烟、酒、性,控制聊天时长,独自外出旅行,禁止摸猫摸狗,控制与孩子见面、与爱人对视的频次。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成瘾医学科主任医师陶然介绍,多巴胺是人体每天必然分泌的一种“快乐”物质,会伴随人的一生。抽烟、喝酒、游戏、看短视频等确实可以让人体大量分泌多巴胺,产生快感。不仅如此,大脑还会记住这种快乐,在快感消退后,出现继续寻找同样刺激的渴望。大量多巴胺的频繁分泌,可能导致人体对快乐的感知下降,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上瘾。

“年轻人知道适度调控和管理多巴胺是好现象。”陶然说,通过对易成瘾游戏、短视频、不健康饮食等的偶尔戒断,可以有效平衡多巴胺分泌,有助于避免成瘾、自律生活。

但自主调控多巴胺不意味着完全禁欲。陶然提醒,长期禁欲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一方面,体内多巴胺分泌长期不足,处于被抑制状态,人就会产生抑郁情绪,严重时可导致抑郁症;另一方面,适当分泌的多巴胺又是欲望的一种“调节剂”,当其流经“欲望回路”时,能“点燃”干劲儿,促使我们更积极地追逐某个目标;流经“控制回路”时,又会遏制一部分不可控冲动。“多巴胺戒断法”的推广者、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精神病学临床教授卡梅伦·赛帕(Cameron Sepah)也曾无数次辟谣:多巴胺戒断不是减少“多巴胺”本身,而是减少“冲动行为”;不是避免所有的刺激和愉悦,而只是针对“有问题的特定行为”。

正常的生理需求必须得到满足,多巴胺处于平衡状态才是最好的状态。陶然说:“就像古人推崇的中庸之道,不要太左也不要太右,切忌从一个反面走向另一个反面。”因此,不要压抑自我,也不要过度刺激,顺其自然就好。(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牛雨蕾)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多吃纤维,少磨牙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