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 吕沛宛
身体健康除了受遗传、外来致病因素影响外,很大一部分与良好心态和自身抵抗力有关。在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吕沛宛看来,想拥有好心态及良好的抵抗力,不妨学学“三从四得”养生法。
心态从宽。在中医看来,心态与人体的气血循环以及脏腑功能关系密切,心态从宽是养生第一要义。“中医很早就提出了‘七情致病学说’,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一旦情绪波动过度,就会导致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而引发各种疾病。”吕沛宛说,《黄帝内经》将七情与五脏相关联,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临床上,因情绪剧烈起伏,患者病情突然加重的情况很多。有的患者来医院时还好,被告知得了重病后,立刻无法下床了,可见心态对健康的影响极其重要。河南省百岁老人数量已破万,据2021年河南省统计局发布的河南百岁老人生活状况显示,这些寿星群体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不管遇到什么人什么事,都能想得开,从不生闲气、闷气、怨气。如何做到心态从宽?吕沛宛建议人人有四“心”,即有自信心、平常心、感恩心、爱心。自信心指要正确认识自己,超越自卑才能内心清静;平常心指用平常安静的心去对待人和事,不管闲事;感恩心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问题,处理好各种关系让自己身心健康;爱心指要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所谓“乐莫乐于好善”是指人们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生活从简。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作息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天人合一,起居有常,按照十二时辰顺时摄养。“欲望过多,会使身心过度疲惫,继而影响健康。中医推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内心安静可修养身心,俭朴节约可培养品德。”吕沛宛表示,满足真实需求,减少欲望,可使身心健康,生活愉快。
运动从水。中医认为,在自然界,人和水的关系十分和谐,游泳后往往心情舒畅。吕沛宛建议,热盛体质(面红、容易上火)可以多进行游泳运动。
食得。即食欲正常,坚持“八分饱,三分荤,七分素”,正确调配食物,可补益精气。《黄帝内经》将食物的“酸、苦、甘、辛、咸”五味与五脏匹配,即“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认为食物进入哪个脏腑就会对其产生滋养。同时又因胃能“腐熟水谷”,脾是人体的气血生化之源,因此饮食跟脾胃的关系又特别密切,所以饮食得当,脾胃功能就强,可保证营养均衡,气血旺盛,体格健壮。
睡得。即睡眠充足。在中医学里,睡眠是人们恢复疲劳、走出亚健康的重要养生良方。中医五行学认为,“心劳则神伤,肝劳则血伤,脾劳则食损,肺劳则气损,肾劳则精损。”所谓“一觉好眠百病消”,良好的睡眠对身体各项机能有修复作用。反之,如果不顺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经常熬夜,或晚上10点后还去夜跑、吃夜宵,都会打乱生物节律,从而影响健康。
拉得。即排便畅通。每天能在相对固定时间大便,是脏腑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样,小便通畅对维持体内水液代谢平衡也起着重要作用。“脏腑出现问题,常常影响排便,”吕沛宛举例说,“比如肝气不顺,肝克脾胃,脾胃出问题,大便可能出现溏泄;肾功能不利,心脏不好时,也会反映在大小便上。因此,中医主张问诊时询问病人排便情况,如病人有排泄不畅的症状时,通常先从畅便入手,等病人排泄功能正常后再进行后续治疗。”
行得。即能走能动,行得旨在强调运动的重要性。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就提出运动能使“百病除行,补益延年。”中医提倡运动要适度,劳而不倦,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本报记者 施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