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健康 > 正文

养生做好“五平衡”

2023-04-17 18:44:20    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江西省名中医、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  王茂泓

 

他自幼体弱,嗜爱文学。初三那年,因祖母罹患不治之疾,萌发学医之念。1987年考入江西中医学院(现为江西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分配至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工作。临床中,他体会到人命至重,立志以医济世。1996年,他考入国医大师皮持衡教授门下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后又师从首届全国名中医张小萍教授,攻读博士学位。2014年,他发起创办了江西省传统中医中药研究会,担任首届理事长,致力于传统中医的传承和推广工作……他就是江西省名中医、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王茂泓教授。“中医处处渗透着中庸智慧及平衡之道,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有着自身的运转规律。中医及养生的目的是‘致中和’,以平衡为贵,以和谐为美。”在王茂泓看来,养生的平衡之道包括以下方面。

饮食的平衡。饮食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适合人体生理的饮食结构。王茂泓建议的饮食结构即《黄帝内经》所说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如此才能“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为什么要以五谷为养?王茂泓说,“因为五脏对应五行、五味,故五脏需要的营养与此相应,肝、心、脾、肺、肾分别需要酸味、苦味、甘味、辛味、咸味的食物提供能量。如水稻属木,它的生长需要阳光、泥土及泥土中的矿物质、水等,这些属于中医所说的木、火、土、金、水五种能量。我们从糯米酿酒可以看出,大米中是涵盖五味的,比如大米可以分别酿出或制成酸味的醋、味甜的酒酿、辛辣的白酒,还有带咸味的味精。”在王茂泓看来,现代人存在“蛋白质崇拜”误区,日常饮食多以鱼肉等蛋白质为主,米面等主食反而很少。殊不知,以动物蛋白为主食,容易损害心脑血管。相反,大米、小麦等谷物是植物种子,蕴涵天地精华,其对人体的作用不是碳水化合物这么简单,从它们发芽时能顶起石块的力量就可知一二,所以米面不仅不可缺少,而且要成为主食。此外,还要注意“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意思是说,味道清淡才能补益精气。现代人口味重,喜欢吃臭豆腐等“怪味”食品,都是在消耗元气。

运动、起居的平衡。运动应符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王茂泓说,运动和起居要顺应四时,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晚上应该潜藏阳气,所以需要早睡,有规律的起居才能保障一天的精力。“如果身动就要心静,心动则要身静,凡事重在一个平衡之道”。

情绪、心态的平衡。现代人不该只注重身体保养而忽视了精神平和,不良情绪对五脏伤害很大,如压力大伤肾、过悲伤肺等。王茂泓说,“心灵的思考不仅仅是观念,也会产生‘痛苦’或‘快乐物质’。心态、性格可作为判断一个人健康与否的辅助标准。”

人与自然的平衡。人是自然之子,生命的形成与存在,根源来于一年四季的阴阳消长变化。中医许多养生知识来源于对自然规律的了解与运用,所以要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征服自然。

防治疾病的平衡。人体是一个非常精密、智能的自组织系统,防治疾病的重点应该是提高身体的“自组织能力”,恢复受损或被破坏的自我调节能力,而不是无视身体正气,将它当成“他组织系统”过度治疗。中医注重整体观、全息观,诊治目标通常以“平衡”“通”为主,以达到身心、内外、气血平衡。

从医30多年,王茂泓教授从临床中体会出了两个养生保健的重点问题,希望通过本报分享给读者。

1.需高度重视感冒等外感病的防治。现代人一般都容易感受风寒等外邪,尤其是体弱者及慢性病患者。多数人受风受寒后症状并不明显,有的是头颈不适,有的肌肉酸痛,有的表现为怕冷,有的腹泻,有的甚至没有任何症状,但这不并代表没事,进入体内的“邪气”最终都成为一种“伏邪”,等到身体“脆弱”时暴发出来,甚至逐渐成为各种疑难杂症。感受外邪后如果处理不当,危害就更大了,临床存在很多治疗误区。如风寒感冒,受寒之后因为身体正气抗邪而出现发热,但这只是表象,并不是疾病本质,而很多人只是习惯于“对症”处理,常用抗生素或清热解毒药治疗,以致风寒步步入里,导致脾胃虚弱、免疫力下降,从而出现心肌炎、急性肾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还有些外感很隐匿,一般人也不重视,照常冷饮、熬夜等,同样导致外邪步步深入,最终诱发风湿、哮喘、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

2.情志问题是现代生活方式疾病发生发展的重大因素。现代社会,多数慢性病都是生活方式疾病,其中因心理、情绪引发的健康问题非常普遍。临床中,越来越多的内科疾病疗程长、疗效慢,也存在心理因素影响。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很多重大疾病的根源就来源于情绪问题或心理创伤,严重的负面情绪可以产生过量的5-羟色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毒素,甚至直接让人“中毒”。因此,调节情绪是健康的第一大法宝。情志不能压抑,勿怒而不发,但愤也非所宜,圣人养生首重“无恚(huì)嗔之心”。就情绪调节而言,对外界事物要保持一定兴趣,但凡事顺其自然,保持淡泊的心境,处变不惊,遇事不乱,可多做偏静的活动,如绘画、书法、下棋、种花等,以利气机通泄。(本报特约记者  杨 萌)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家门口享优质诊疗,百姓看病更有“医靠”
下一篇:安徽推出22项举措促医药产业发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