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医院教授 于普林
2月11日,《中国老年健康和家庭幸福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21年)》在第三届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上发布。该调查由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计划生育协会联合开展,以百岁老人为核心进行抽样。结果显示,百岁长寿老人有3个显著特点:一是心态平和,从来不为小事烦恼;二是合理膳食,保持食品的多样性和均衡性;三是积极参与益智类活动,看书看报甚至还能上网冲浪。
其实,上述调查中凸显的三个因素,与过往的科学研究结论一致。早在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伊丽莎白等研究人员总结的长寿之道就是:想要活百岁,心理平衡作用占50%,合理膳食占25%,其他占25%。还有一项随访时间长达30年的大型“修女研究”显示,日记中使用词汇更积极者,老年时的健康水平和幸福程度都更高;控制其他因素后,积极乐观的心态是修女们长寿的最重要因素。
“心态对长寿至关重要,也是健康老龄化的关键因素。”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北京医院教授于普林说,健康变老,不只是一个人在身体方面没有严重疾病,还要有较高的生存质量,其中就包括精神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这一方面需要日常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调查中提及的合理膳食,另一方面则需要拥有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能跟上时代,维持个体与社会的联系。
于普林表示,影响人类寿命的关键因素无非就是三个——遗传基因、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人类的寿命可比作“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基因是底边,相对稳定;环境和生活方式是另外的两条边,只要让这两条边不断延伸,三角形面积就更大,寿命也更长。能活过百岁的老人,确实离不开长寿基因的“加持”,同时,他们身上的“优势特质”非常值得借鉴。
别计较,多笑笑
伴随衰老,人的心理调节能力会下降,再加上大多数老人“与病共存”,对心态也有一定影响。建议老年人要理性看待疾病,接受医疗的局限性,经常保持积极、豁达的生活态度——顺应自然规律、不要计较小事、不要总生闷气、乐观面对生活。面对子女远离后的空巢感,老年人要多交朋友,维护好自己的社交圈,适当多外出游玩,开拓一些兴趣爱好。
吃好饭,避免营养不良
人到老年,咀嚼、吞咽、消化能力等都可能出现一些小问题,对进食有所影响,营养不良发生率会升高。建议老年人在饮食上要尽量做到食物多样化,主动饮水,少食多餐,保证能量摄入,尤其是蛋白质摄入。需注意,老年人的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应不低于20,微胖身材更好。
主动学习,保持大脑活跃
越能够自理的老人,越能获得幸福、健康、高质量的晚年生活,维持良好的认知功能是保持自理能力的关键因素。老年人客观存在的记忆能力、学习能力日益降低,有些还有“学习恐惧”“科技恐惧”心态,建议老年人不要轻易放弃学习和进步,勤于用脑和思考,会让全身各系统、大脑都处于活跃状态,也能让自己跟上时代潮流,不与社会脱节,保持社会参与,增强自信和价值感。调查还显示,数字化对老年人生活的影响将激增。这表明,老年人的触网能力在增强,这也提醒全社会应当关注老年人的触网需要,积极用技术主动去适应和服务老年人,让快速发展的智能时代为老人“慢”一点。让老年人也能在互联网世界里,享受信息大餐,体验线上快捷便利。(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任琳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