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弘扬“开路先锋”精神 助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

——2023全国企业文化(中国中铁)现场会在北京召开

2023-08-03 09:46:50   

8月2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以下简称“中国企联”)在北京召开2023全国企业文化现场会,授予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铁”)、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电气化局”)“全国企业文化最佳实践企业”称号。

 

 

中国企联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中国中铁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执行董事王士奇,中铁电气化局党委书记、董事长窦保信,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赵红出席现场会。会议由中国企联党委委员、副理事长刘鹏主持。

朱宏任在致辞中说,中国中铁、中铁电气化局的企业文化,是一代代中铁人奋斗精神的真实写照,诠释了中铁员工不畏艰险、埋头苦干的意志品质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高尚情怀。他把中国中铁的企业文化总结为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牢记使命担当,坚定传承企业的文化基因。中国中铁传承在革命战争年代孕育形成的红色基因,牢记新中国建设初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铁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谆谆教导、殷切希望,不断提升中国中铁的文化软实力。中铁电气化局秉持中国中铁“开路先锋”精神,不断传承创新,塑造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敢为人先的新时代“添翼”文化,引领和支撑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弘扬时代精神,不断丰富企业的文化内涵。中国中铁坚持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机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坚定不移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创新发展,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当排头兵,把企业文化建设成果转化为推动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的竞争优势。中铁电气化局通过企业文化的寻根、铸魂、塑形,统一意志,凝聚力量,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以先进文化引领和支撑企业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推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实现了企业效率效益的提升。

三是塑造卓越品牌,始终彰显企业的文化价值。中国中铁通过不断挖掘和丰富品牌文化内涵,增强全员品牌意识,强化“中国中铁”品牌的管理和传播,在服务国家战略中逐渐打造出享誉国内外的“中国高铁”“中国大桥”“中国隧道”“中国电气化”“中国装备”等“国家名片”。这是中国中铁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表现。

陈云在致辞中说,“开路先锋”文化是中国中铁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特质的企业灵魂,是鼓舞和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中铁人奋勇前进的精神火炬,是中国中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保障。他表示,中国中铁结合企业实际,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开路先锋”文化建设提供丰厚滋养,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坚持把建队伍、强管理、树形象作为“开路先锋”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围绕企业发展战略,融入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全过程,推动文化植入管理,促进管理形成文化,切实把文化优势转化为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

王士奇以《弘扬“开路先锋”文化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主题作了中国中铁企业文化报告,系统阐释了“开路先锋”文化的发展历程、形成脉络,以及企业文化的理念、制度、行为体系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表示,近年来,中国中铁努力培育和打造适应时代要求、体现企业特色、引领未来发展的“开路先锋”企业文化,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窦保信以《凝心铸魂 聚力集智 以一流文化引领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为主题作了中铁电气化局企业文化报告,详细介绍了“添翼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传承过程,以及近年来中铁电气化局致力于服务国家战略,在构建优秀企业文化、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等方面的实践探索。

赵红在点评中全面分析、诠释了中国中铁和中铁电气化局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对企业文化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方向引领和精神支撑进行了深入解读。

本次会议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北京企业联合会、北京市企业家协会协办,中国中铁承办。来自全国企业界、学术界、媒体界、部分省市企业联合会的代表和中国中铁班子成员共计2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参观了中国中铁企业文化展馆。(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供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勤学善思 勇于创新——中国电子实施“青马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2023品牌推动高质量发展与企业文化创新工作会议在广州南沙召开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