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勤学善思 勇于创新——中国电子实施“青马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高子吟 吴凡毅 韩丽群    2023-04-24 09:40:15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是共青团为党育人的战略性工程。2020年6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民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全国各级团组织要以“青马工程”为抓手,扎实做好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工作。自《意见》印发以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子”)团委高度重视“青马工程”建设,研究制定了《中国电子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方案》,逐步建立起符合自身业务特点的“青马工程”培养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23年1月,中国电子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明确了打造国家网信事业核心战略科技力量的战略目标,擘画了高质量发展宏伟蓝图,同时也对广大青年干部职工寄予厚望。值此时机,中国电子团委基于前期对“青马工程”培养体系的建设成果,策划了首期“青马工程”学习班,旨在以此为抓手,做好青年干部职工的思想引领工作,锻造一批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青年后备军,为中国电子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一、中国电子实施“青马工程”的指导思想

中国电子团委在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2023年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确定实施“青马工程”的指导思想如下: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头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员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紧密围绕加快打造国家网信事业核心战略科技力量目标,培养青年骨干成长为坚定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为党组织培养和输送青年政治骨干。

中国电子团委为首期“青马工程”学习班提出了“勤学善思,勇于创新”的活动主题。“勤学善思”强调青年要正确处理好学习和思考之间的关系,做到学习与思考相辅相成,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在思考过程中学习,进而更好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勇于创新”是在“勤学善思”的基础之上的更高要求,强调青年不能仅满足于学习和思考,而是要敢于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再创造,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价值。“勤学善思,勇于创新”八个字道出了实施“青马工程”的目标,即培养出一批既要会“输入”,更要会“输出”,既要会努力提升自身,更要会回馈社会和国家的优秀青年。

二、中国电子首期“青马工程”学习班实践

在上述指导思想的统领下,围绕“勤学善思,勇于创新”的活动主题,中国电子首期“青马工程”学习班于3月21日在陕西延安干部学院正式开班。参加本次学习班的学员是中国电子各级团组织遴选出的优秀青年骨干,共45人,来自集团总部和33家所属企业,覆盖全国13个城市。根据培养计划,本期学习班于3月21日至28日进行了为期8天的集中理论学习。这一阶段采用了多维度、系统化的课程设置理念,包括理论学习、思想课堂、专题教育、情景教学、实地考察、交流研讨等多种教学方式,旨在对学员进行全方位培养,提升学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具体情况如下:

(一)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是本期学习班最主要的教学方式,旨在向学员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在本期学习班中,全体学员集中学习了《新时代新征程的政治宣言与行动纲领——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等课程,有效提升了理论知识水平。

(二)思想课堂

思想课堂旨在向学员传授正确的政治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在本期学习班中,全体学员深入学习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课程,推动树立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三)专题教育

专题教育指的是引导学员围绕某一特定题目进行深入探究,形式以调查研究为主。在本期学习班中,全体学员赴梁家河村调研知青文化,感悟梁家河大学问,进一步加深了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理解。

(四)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指的是通过具有一定艺术性、观赏性的新型教学方式向学员传授知识和思想。在本期学习班中,全体学员体验了以配乐诗朗诵形式展现的《“微课”讲党史》课程,感悟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此外,全体学员赴延安保育院剧场集中观看了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重温烽火硝烟中“红色摇篮”的感人故事。通过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学员对延安精神的理解愈加深刻。

(五)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指的是带领学员到指定地点参观学习,让学员身临其境感受延安精神。在本期学习班中,全体学员先后赴宝塔山、杨家岭革命旧址、路遥文化产业园区、《为人民服务》讲话台、枣园革命旧址、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凤凰山麓革命旧址等地参观践学,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此外,本期学习班还组织学员赴中国电子旗下彩虹(延安)新能源有限公司参观玻璃窑炉控制中心,增进学员对中国电子业务发展情况的了解。

(六)交流研讨

交流研讨是本期学习班的一大特色,即要求每一位学员在课堂或现场学习结束之后,结合自身工作和生活经历,向其他学员交流心得体会。在为期8天的学习中,共分小组交流研讨3次,围绕教学内容做主题发言45次。通过开展交流研讨,各位学员有效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在收获了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友谊。

值得一提的是,学习班的各位学员在学习和实践之余,切实践行“勤学善思,勇于创新”的活动主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大力开展文艺创新,取得的成果有:原创了班歌《青马之歌》;制作了《延安“E”行》宣传画册1本、班报4期;录制了宣传视频片2部并在中国电子官方微信视频号上发布;创作了红色题材诗歌作品4首、绘画作品1幅;举办了红色文化主题文艺晚会活动1场。这些文艺创新经历极大丰富了学员的学习生活,显著增强了学员的体验感和参与感,有效增进了学员之间的情谊,进一步加深了学员对延安精神的理解。

 

 

三、对未来工作的思考

当前,中国电子首期“青马工程”学习班的集中理论学习阶段已经圆满结束。为推动“青马工程”提质扩面,中国电子团委将从如下五个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

进一步提升“青马工程”学习班学员的理论水平。常态化组织学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用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定期组织开展线上、线下交流分享活动,加强学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鼓励学员结合所学知识撰写学习心得感悟,以实践检验学习成效。指导学员从群团视角、青年视角选择课题开展理论研究,撰写调研报告、学术论文,以提升理论研究水平。

(二)推动学以致用

在后续的培养计划中,将业务实践纳入学员培养体系,设置跟岗锻炼、志愿服务等环节,鼓励学员下沉一线开展业务工作,引导学员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三)强化宣传引导

加强对“青马工程”的宣传力度,进而发挥其正向激励引导作用。抢抓会议和活动契机,大力宣传“青马工程”的学习内容、活动特色和积极作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传承红色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的关注和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在学习班内部塑造优秀青年典型,充分运用微信、微博、抖音、蓝信等宣传媒体平台,宣传其先进事迹,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实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依托学习班开设“好青年,说‘E’说”专栏,将严肃的政策传达为活泼的学习讨论,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记录学员在培训期间的学习经历和心得感悟,传递青春正能量。

(四)塑造品牌形象

打造中国电子“青马工程”品牌,多措并举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学员以首期“青马工程”学习班经历为素材,结合延安精神,发挥专业特长,制作报刊、手册、海报、微电影等产品,推广“青马工程”品牌。以“青马工程”为主题,举办知识竞赛、主题征文比赛、摄影展等活动,设计并推广文创周边产品,达到潜移默化的品牌推广效果。

(五)完善工作机制

提升“青马工程”学习班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完善学员选拔、培养内容、跟踪培养等工作机制。学员选拔方面,持续提升选拔的公开性、公平性和公正性,结合集团总部和所属企业的工作实际,按照固定程序机制推荐人选。培养内容方面,提升“青马工程”学习班集中理论学习阶段的教学质量,结合网信事业发展需要,发挥中国电子优势资源,持续优化方案设计、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内容。跟踪培养方面,与学员保持常态化联系,持续关注学员思想动态与个人成长,建立并实时更新学员信息数据库,确保集中理论学习阶段结束后,能够继续对学员给予引导和培养。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2022年广东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总结会在佛山召开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