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法治 > 正文

把实施宪法提高到新的水平

黄 星    2023-12-04 09:00:30    人民日报

2022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调研组走进广东省江门市威东村,与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面对面交流。大家坐在板凳上,围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畅所欲言。在“板凳会”上,一名残疾人提出,希望优化农村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人出行。此后,该建议一路直达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今年6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提出“统筹城镇和农村发展,逐步缩小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差距”。通过立法将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予以落实和具体化,是宪法实施的内在要求和基本途径。从农民口中的建议,到形成国家层面的法律,充分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也是践行我国宪法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要求的一个生动注脚。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突出位置,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推动我国宪法制度建设和宪法实施取得历史性成就。当前,我们已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对依法治国、依宪治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把实施宪法提高到新的水平。

保证宪法实施,要不断完善法律制度体系。新时代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科学编制立法规划计划,统筹运用立改废释纂等立法形式,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推动宪法全面实施。特别是2020年通过的民法典,影响深远,既以宪法为立法依据,又将宪法有关所有权、财产权、平等权、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婚姻家庭和继承等规定通过立法予以实施,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更好发挥宪法作用,要加快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面发挥宪法在立法中的核心地位功能,坚决把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宪法精神贯彻到立法中,体现到各项法律法规中。

推动宪法实施,要着力增强全社会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新时代以来,从设立国家宪法日,集中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到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良好氛围。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要进一步做好法律知识普及,推动宪法深入人心,让宪法实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宪法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承载了14亿多人民共圆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面向未来,进一步坚定宪法自信,增强宪法自觉,用科学有效、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保证宪法实施,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全面纳入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轨道,定能用法治维护人民权益、保障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04日   第 05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非法行医引发命案 更名换姓四处躲藏
下一篇:以法治护航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