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法治 > 正文

贪“便宜”收购犯罪所得

福建一被告人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获刑

2023-10-31 14:48:38    人民法院报

明知是“赃物”,仍以低于市场价收购帮助销赃。近日,福建省福鼎市人民法院审结一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以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被告人陈某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

2023年4月,小张等人驾车从福建省福州市到达福鼎市某珠宝店,盗走店内银手镯、银脚镯等银饰品,之后返回福州市。后小张等人至被告人陈某经营的珠宝店进行销赃。其间,被告人陈某明知是“赃物”,仍以3.8元/克的价格收购该批约1500余克的银饰品,且未登记出售人身份信息、物品特征和来源,并通过个人微信账号向小张微信账号转账6061元。两日后,被告人陈某被公安民警抓获。

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陈某明知系他人犯罪所得的财物仍予以收购,其行为已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综合其犯罪情节及悔罪表现等,遂依法作出上述判决。(廖梦绮)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强实名”之下,为何“黄牛”还有人信?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